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幼儿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范文

    张辉 张义光 赵丹

    摘要: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而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力量。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幼小衔接教育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176

    引言: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为幼儿做好良好的心理、习惯和能力等各项准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基础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少数民族教育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幼小衔接属于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少数民族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少数民族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此外,由于少数民族教育幼小衔接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幼小衔接还会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

    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致力于少数民族幼儿母语与文字的学习以及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智力的开发和身心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有更好地推动幼小阶段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多语多元文化人才的目的。少数民族教育是建设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人”,只有有了大量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大量“人”的培养,需要通过少数民族教育来实现。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做好教育的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一)设定恰当的目标,引导幼儿过度学习

    1. 语言目标。

    双语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因此,语言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其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学习上顺利过渡。

    2. 学业目标。

    双语教育的直接目标除了语言目标以外,还应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目标。如上述麦凯和西格恩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萨谬尔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都明确表示了学业目标在双语教育目标中的重要性。因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应致力于促进幼儿在学业成就上的准备。

    3.文化目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传达文化的媒介,同时也对文化有着塑造和表达的功能。因此,双语教育不仅仅是有关语言和学业的教育问题,其必然涉及到文化的目标问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时代所必需的。因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还应关注儿童对于文化的吸收与理解,促进儿童多元文化的发展。

    (二)规划连贯性的课程,建立共同课程体系

    增加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幼儿相互参访互动的机会,让学前幼儿了解小学的运作,也可让小学一年级幼儿分享学习的经验;培育幼小阶段教育专业的教师,通过学前与小学低年级师资合流培育,增加幼儿教育与国民教育衔接性,消除幼小衔接阶段的分歧;培养幼儿进入小学学习阶段的基本能力,以减少因学习的基础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不足而产生的学习与生活适应上的问题;幼小学习情境的延伸与应用,让两阶段的学习情境能更接近且连续;各方面人员参与衔接辅导,除了教师,教育行政机关推动衔接政策的落实,鼓励小学与社区幼儿园密切进行相关的衔接活动,并鼓励家长参与亲师合作,以提供更多的社区资源;整合“知情意行”的衔接策略,兼顾情境、课程与教学、对象,全面落实于教师课堂与教学行动之中。

    (三)家长配合,促进幼小的有效衔接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僅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家长的有效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为迈向一二年级打下良好基础,家长应该树立榜样,同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了解学生每天的状况,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为家长提供育儿方法指导,从而做到家长、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生阶段的心理尚未成熟,家长要不断学习、运用科学的育儿方式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为了引导家长正确的育儿,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育儿知识讲座的方式,邀请家长参加,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对家长的育儿观念进行科学化的教育,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家长也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重视到自身的教育作用,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迈向学校的初级阶段,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一二年级的成长发展有指导意义。小学作为一个大集体,教师每天都面对着行为认知还不够完善的学生,对学生的规范性习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好、坏的行为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引导,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幼儿园小朋友顺利地步入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晴.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家长,2020(28):173+175.

    [2]邹婷. 小学一年级教学视角下数学幼小衔接教育有效性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20.

    [3]张琳.浅析教学过程中帮助儿童衔接新旧经验的策略——基于学习环境的视角[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3):147-148.

    [4]温玲子,柳海荣,许新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54):110-1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