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探讨
范文

    李晶洁

    摘要:“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移动学习模式的产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学习, 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有效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移动学习;微信公众平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88

    移动学习,是指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一种实用性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其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1%。利用智能手机整合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提升学习效果。同时,随着移动式社交模式的出现,微信能够提供更多应用空间和平台给学生进行移动学习。通过这些应用空间和平台,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碎片化时间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将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课教学进行探讨,旨在解决目前本校“基础”课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1、“基础”课课程学习现状

    1、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高校学生大多都是00后,他们生长在文化、价值相对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其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更希望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目前本校“基础”课教学仍然采取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的一种单向输出,是一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下,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灌输,加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使学生难以运用“基础”课所学指导生活实践,难以发挥其导向性的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本校学生对于“基础”课的学习水平与兴趣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以及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 单纯的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其自我学习需求;另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表示,课程教学内容过多,教师讲授进程过快, 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通常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且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校“基础”课理论课教学共32学时,思政课专职教师30人,而承担全校学生“基础”课的专职教师只有十几人,因此“基础”课课堂教学都是大班授课的模式,平均每人承担4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学班平均100人左右。这样大规模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合班上课,无论对学生学还是教师教都是一个挑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严重缺失,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基于微信公眾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课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针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功能优势展开深入探索,尝试将“基础”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基础”课的移动学习成为可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有利于深化“基础”课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困境,要想使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就必然要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其服务。因此,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利用信息化平台辅助“基础”课教学,对深化其信息化发展大有裨益。

    3、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有效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是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实践应用性研究,其研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本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课教学的对策

    1、组建专业的“基础”课课程设计团队

    师生共同组建一支专业的课程设计团队,共同建设和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结合“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信息及时推送到公众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的利用率,完善移动学习模式。

    2、加强对“基础”课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课程设计团队及时整合“基础”课教学相关资源,将优化后的教学资源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使学生能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获取到与“基础”课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信息,明确“基础”课学习在各个阶段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做出整体的学习规划,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实现“双主体”互动教学

    “双主体”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双主体”互动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相较于传统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时间和空间,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另一方面,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能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课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移动学习的平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为师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军其,李智.移动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卢胜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

    [4]徐瑞鸿,戴钢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教学平台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4).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2021-02-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