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中职思政课现状,构建课堂教学新亮点 |
范文 | 肖继文 摘要:中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担。而思政课是塑造学生高质量与政治素养的主要课程,更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全面分析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构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基于此,本文章对分析中职思政课现状,构建课堂教学新亮点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073 引言 在中职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指导学生在思政课上去探寻人生哲理、成长智慧,围绕让学生倍感困惑的成长问题来组织思政教育活动,以便切实优化学生的精神财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一、中职思政课的现状 (一)缺乏对思政课的重视 在当前的中职院校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完全忽视了思政课的重要性,甚至很多院校尚未将思政课列入考核的范围,导致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与意义无法体现。同时,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为了控辍保学而进入中职学习,加之中职院校重视升学率与就业率,通常专业课教学占据很大比例,从而导致思政课处于边缘化。 (二)思政教育内容及形式脱离实际 目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大多沿用传统学科教学理论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辅以班主任班会课流于形式的说教,理论灌输生涩难懂,思政内容脱离实际,空洞乏力,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交流难以触动心灵,学生很难接受融入,课堂的教育效果很快就淹没消失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思政课堂的教育效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中职思政课构建课堂新亮点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融入传统文化 基于现代化语言、大众化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都是以古汉语来记载与传递思想,但当代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古汉语。在中职学生看来,古汉语拗口难读,深奥难懂,学习难度大。如果不对语言加以创新转变,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效果。基于此,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要能从当代人的语言习惯出发对相关内容作创造性转化,以此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在促进文化表达方式转化的过程中,不能歪曲原意,应尊重原著,在此基础上以现代人的思想共识为导向,用大众语言准确表达相关精神与内涵,方便学生理解与学习。 (二)从“立德树人”角度合理选择案例 思想政治教师应重视社会发展情况、重要新闻,合理选择案例开展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依据“立德树人”开展教学活动,案例教学中应选择适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道德楷模,提升学生职业精神。例如:在2020年度“新时代好少年”中,树立了很多典型的青少年楷模形象,投身公益的刘雨墨,为东奥义务宣讲的刘博洋,尊老孝亲的李艳艳等等,他们身体力行,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守护家庭,奉献社会,这样的典型案例既是同龄人的案例,是学生身边的案例,是鼓舞人心、立德树人的好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合理应用劳动精神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渗透我国优秀传统美德及文化,引导学生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劳”育教育上更进一步。 (三)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 对于当前的中职思政课,要想构建课堂的新亮点,就需要中职院校给予思政课高度重视,加强对思政课程的建设。首先,中职院校应将思政课的建设提上议程,能够精准地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问题,以便从工作的格局、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支持保障等层面,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其次,中职院校需要成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部门,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学校的思政工作,逐渐形成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精心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习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四)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悠久文化的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借助外部环境的融入和衬托。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来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将工匠精神与新媒体相结合,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宣传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借助微信、QQ、公众号等新型社交平台展开多种职业精神主题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定期推送一些关于职业美德的宣传文案及视频,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借助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或活动,对中职院校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将工匠精神的传统手艺通过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有效帮助院校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领悟并在学习工作中实践工匠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中职思政课堂的新亮点,需要中职院校与教师全面分析思政课的现状,抓准教学问题的关键,以便拟定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思政课的质量。通过拓宽、丰富思政教学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中职思政课的实效性,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玲.提升中职思政课堂吸引力的路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20(36):26-28. [2]戴健斌.新時代中职学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206-207. [3]刘晓露.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师,2020(32):47-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