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标下五版科学教材的分析比较 |
范文 | 罗玉霞 摘要:本文以大象版、教科版、苏教版、青岛版以及冀教版中“空气的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这一知识点为研究对象,从教材的内容分布、呈现方式、导入方式、科学插图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五版新教材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10-232 1.引言 近几年,研究小学科学教材的教育者和教师逐渐增多,小学科学教材版本五花八门,“空气的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这一个知识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作为四大领域之首,其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可见一般。针对五版教材中有关“风的成因”这一知识点,比较了其在导入、科学插图和记录图表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小学科学教的异同,促进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达成。 2.五版小学科学教材的概述 版本及知识点分布为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空气的流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与热》风的形成和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风从哪里来;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气变化》风的形成;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冷与热》风的形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空气》风的成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 该知识点在新课标中设置的对象是3-4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认知尚未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形式,三至四年级学生的识别广度为注视点右侧 5-7个字符,六年级时才和成人接近 (达到 9 个)。 2.1.五版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比较分析 五版教材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1】。 2.2课堂导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导入部分很重要,根据桑代克的准备律,如果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五版教材所采用的导入方式有所差异,大象版三年级上、冀教版三年级下、青岛版皆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與其他的导入法相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采用了直接导入法,直接引入课题;冀教版五年级上采用了悬念导入法,设置悬念;科教版通过提问,用一系列的问题导入。不同的导入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情景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2.3科学插图的比较 根据插图的作用和特征不同,将科学插图分为卡通插图、实物插图和操作插图三类。卡通插图以漫画人物和场景的形式呈现,加上文字描述,对知识点起到修饰的作用。实物插图以实物的图像呈现,真实的反映实物。操作插图系呈现了探究操作流程,学生可以清晰的知道活动步骤。在科学插图的使用上,教科版在本单元使用了0幅卡通插图、5幅实物插图和 4幅操作插图 。大象版在本单元使用了 2幅卡通插图、5幅实物插图和 0 幅操作插图 。苏教版三年级上在本单元使用了 0幅卡通插图、4幅实物插图和 0 幅操作插图 ;冀教版五年级上在本单元使用了 5幅卡通插图、1幅实物插图和 1幅操作插图;冀教版三年级下在本单元使用了 4幅卡通插图、6幅实物插图和 9幅操作插图;青岛版六年级下在本单元使用了 3幅卡通插图、5幅实物插图和 0幅操作插图 ;青岛版四年级上在本单元使用了6幅卡通插图、11幅实物插图和 0幅操作插图 ;教科版四年级上在本单元使用了0幅卡通插图、5幅实物插图和 4幅操作插图 。在科学插图的使用上,教科版和冀教版都使用了操作插图,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风的成因》这一单元,在探索环节使用了4副操作插图,呈现了风的模拟实验。 2.4内容编排逻辑上 五版教材在内容的组织编排上各有异同。大象版教材设计了“活动、表达交流”等板块、冀教版五年级上的实践活动是通过行文与图文指示完成的、冀教版三年级下设计了“探究与发现、应用与拓展”板块、青岛版设计了“问题-解决问题”模块,教科版通过实验探索进行学习。五版教材在组织部分实践活动时,均没有直接给出相关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动手操作、数据记录、结果讨论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3.五版教材的优缺点比较 3.1知识内容 内容选择上苏教版知识广度和深度比大象版高一些,学生不仅要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知识内容,还得学会分析冷热空气的作用图,且苏教版在本知识点所采用的篇幅最少,文字也简短,学生难以完全掌握。冀教版,教科版,都采用了活动探究的模式,青岛版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问题思维,但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如何进行实验都比较有挑战,内容分布上,只有苏教版没有将”风的成因“单独作为一个课时。内容编排逻辑上,,青岛版编排逻辑更清晰,三年级的知识内容还会在六年级出现且知识难度增加;教科版的知识内容与新课标的相关性更好。是从空气的流动知识点出发,再探究风的成因。 3.2呈现方式 在栏目呈现方式上,五版教科书都重视栏目的设置,但冀教版的栏目类型更丰富且注重过程性评价,苏教版在本节内容注重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青岛版与冀教版同时都设置了探究类栏目,但后者栏目中更注重学生探究的规范性。在插图呈现方式上:五版均重视教科书上的插图设置,使用实物插图与卡通插图的频率都较高,操作插图使用频率均较低,使用卡通插图与实物插图结合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青岛版的实物插图的尺寸更大,颜色更鲜艳,清晰度高,且配有相关文字说明,图注,卡通插图更富有童真。 4.教学建议 教师要注重开发和整合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规划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脉络的把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情景中来;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通过各种制作视频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