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范文 | 张建 摘 要:数学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会发现,数学的世界里真的是井然有序又不乏缤纷多彩。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形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003 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从容面对知识的快速更迭。良好的學习习惯是获取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的关键。但是,教师可以按照计划开展教学,可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在计划之内,这就是因为“教学”二字是两个主体发生的两个动作,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即使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得有多完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有多理想。 1、策略 1.规范使用草稿纸 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过于注重知识的教授,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其他细节。就拿草稿纸的使用来说,很少会有教师注意到学生对草稿纸的使用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草稿纸的使用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会在白纸上打草稿,但只用中间的部分,不用四周的部分;有的学生会直接在题目的附近打草稿,这也十分容易导致最后抄写结果时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与监督,促使学生规范使用草稿纸。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部分时,我在课上让学生做教材上的练习题时,我观察了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在我教授的班级中,学生打草稿的花样五花八门,有的草稿纸已经几乎快要写满了,有的学生依旧在“挤”着打草稿。而有的学生在空白的草稿纸上才写了几道题目,眼看着有大片的空白,却依然翻过页去打草稿。在与学生订正完答案后,我对学生使用草稿纸的习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我告诉学生打草稿的意义在于计算题目,得到正确结果,所以草稿纸不应是写得十分拥挤的,也不应该是空白部分非常多的。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习惯,我拿了一张草稿纸向学生演示了一遍恰当的使用方法:我将其对折,并在最上边写明了题号,这样在演算时,每一题的部分都清晰可见。在培养学生这种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上交作业时还要上交草稿纸,以观察学生草稿纸的使用方式是否规范。 2.做好科学预习复习 课堂中的预习复习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在完成一些知识内容学习之前去做好良好的预习环节,对课堂中将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做好,预习也是为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把握课堂知识学习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学生紧紧的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听课和学习。复习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于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及时的回顾和复习,复习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去重新温习一遍课堂知识内容,再温习的过程中去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统计”这一小节时,教师在进行这一小节知识内容的讲解之前,需要先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行预习课本当中的知识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统计相关的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之后能够对于统计图当中的一些数据学会分析,对于统计图的相关问题学会回答。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课堂中学生学习之后课后时期,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复习题目,在课后时去强化复习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初级阶段,需要对于课堂知识内容做好充分的预习复习环节,充分的掌握好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这个阶段真正的掌握学习好概念知识内容。 3.优化课堂听讲习惯教育 课堂听讲活动是让小学生学习、内化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学科思维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素养的发展。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习惯以被动接受为主,压制了个人思考,难以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监督小学生养成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保证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思考,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引导本班学生回顾与除法有关的数学知识,整理除法概念、算理与算法。然后,教师设计了有余数除法的数学问题,比如分铅笔、分苹果等,让小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分析余数存在的意义,使其自主探究有余数除法的算法。如此,小学生就可以及时展开丰富的数学思考。之后,教师会全面解释有余数除法的算法与算理,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希望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发展,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记录课堂笔记时,小学生也要有重点地摘抄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数学概念的外延解释等内容,不必全面摘抄所有的板书内容,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分析。 4.引导学生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小学数学知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要耐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联系以及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充分探索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用已知解决未知,这也是他们学习能力提升的表现。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了解,还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做几组可以移动的图形。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将平行四边形两个短边的角调整一下,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将两个边角相同的三角形拼接后,也能够组成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通过这样的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耐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很多图形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的探索经历,在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例如图形面积或周长求解等问题中,有很大的帮助。 2、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要从细节之处着手,培养学生高效利用草稿纸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再次验算,小学生的这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每一个习惯都能够增加其数学学习沉浸感,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昕.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8(18):35-36. [2]李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