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范文

    陈桂琴

    摘要:小学语文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的萌芽时期,如果能够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出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课堂的学习并不局限于多认识几个汉字,多背诵几首古诗,在新课改目标的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有必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反思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2-28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在以往传统的基础教育工作当中彻底变革各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些实践者和引导者以及开发者与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如此教学目标也就开始慢慢地演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发展当中的发展性和人文性,更多地在教学当中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使得学生能够从这种学习模式中真正获取到知识,教会学生观察、思考、选择和判断,同时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并且掌握生存和做人的道理。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综合探讨,从而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前,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并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指导,从而完善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在教师明确的思维能力目标的指引下,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例如,在讲解《雪孩子》一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要点,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在执教阶段需要紧扣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在带领学生认识字音、字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理解“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同时,还需要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后,帮助学生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重要性。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寻找相关的素材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游戏引导、读写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讲一讲自己的理解。通过设置这一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继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往往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活动,强化阅读思维,强调从形象思维慢慢过度到抽象思维,最终促成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首先,注重阅读活动从课上到课下的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书籍或其他阅读内容,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之拥有多维度的知识吸收途径;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增强个人语感。

    其次,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营造思考环境,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这样的环境,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当中的韵味,感受不到作者赋予文字当中的真情实感和家国情怀,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此部分教学时,要将背景解读置于重要的位置,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到《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一棵树的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作者还在文章当中表达了这样一种主题: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保护树木,相当于爱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保护我们所能拥有的生活。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并在表演的过程中传达个人的情感和观念,对原有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丰富。

    最后,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体验,包括对书籍的阅读、影视作品的感知、文化展览等,这些都是有助于增加其阅历、并带给其不同体验的主要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其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三、加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这里所说的“思”不是思考的意思,而是反思的意思。就是要求教师要常常在教学中反思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正确,或者有没有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反思需要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行动前反思”,同时也涵盖了教学当中的反思。

    除此之外又要包含教学过后的反思,然而其主要反思内容则在于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理念是不是符合当下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的体现能否解决目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现实性问题,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是不是得偿所愿,最终进行反思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改变其学习行为,同时促进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以及培养教师自身在教学现象或者是教学问题方面的独立思考,或者是创新一系列具备创新意义的见解,使教学真正成为教研工作的主要开展对象。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同时也需要进行理论归纳总结,并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改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分析,主动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才智,2020(16):206.

    [2]吴翠翠.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华夏教师,2020(16):33-34.

    [3]王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學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6):70-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