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探究
范文

    刘雪霞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使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从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4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拓展阅读的范围,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从而能够有更丰富的积累,这个积累不只局限在语言的丰富上,还要注重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使课外阅读数量和课外阅读质量的统一,既要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层面,还需要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小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一、告诉学生读什么

    一些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前,就给学生说:“同学们,回家后要读一些课外书。”而对于读什么课外书,教师却没有提及。及时面对学生的提问“我们读什么课外书?”时,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回答“都可以,只要是课外书就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判断能力弱,而市场上的课外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很多课外书籍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倘若教师不能提前给学生明确读哪些书,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若学生经常读一些晦涩难懂的课外书,也会感到“课外阅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进而对课外阅读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鉴于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实践证明,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进适合他们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书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语文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语文教材相关的课外书籍。例如,语文教师讲完有关于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红岩》《闪闪的红星》《刘胡兰》等课外书籍;在讲完有关于历史人物的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课外书籍。需要说明的是,推荐不等同于强制,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课外书籍。

    二、教会学生怎么读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以及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些语文教师虽然明确告诉了学生读什么课外书,但没有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进行课外阅读。

    第一步,粗读。“粗”并不是指粗糙读、随便读、任性读,而是大致读、有选择性地读、粗浅地读。粗读,不要求学生把文中的每一个人物与事件都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需要读完后能大致表述出本书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即可。

    第二步,细读。课外书中,很多精彩的词汇、语句、人物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都需要学生通过细读发现。细读过程中,学生最好发出声音,再根据文中内容作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好。如此,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就更加容易、准确地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更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风格。

    第三步,熟读。熟读是指学生能够熟练、流利地阅读,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气息连贯、咬字清晰、声情并茂。要做到熟读,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勤”字上多下功夫。语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制订详细的阅读任务,如每天阅读20分钟、每天坚持写一张阅读记录卡、每月至少写两篇600~1000字的读书心得等。待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基本步骤后,在通过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方法有很多,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征,本文这里着重提出三个阅读方法:一是知识树阅读法。拿到一本新书,先在纸张上画出该书的知识点图(知识树),书中的各章是树的主干,每章的各节是树的次干,各节中的精美词汇、句子是次干上的叶子,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方式是树的果实。学生在画知识树的过程,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想象能力等得到了培养和提升。二是问题阅读法。阅读时,要经常性地提问,如“这里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呢?”“这句话末尾的感叹号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等提问能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三是比较阅读法。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家长建立一种对比关系,学生在听完教师、其他同学和自己父母的阅读之后,自己再阅读。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我认为应该这样读”的想法,从而钻研书中词汇、语句、人物情感的正确(这里的“正确”是指小学生认知领域的正确)表达方式。实践证明,对比阅读,能显著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让学生读出来

    这里的“读出来”不是让学生读出声音,而是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课前,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两本课外书籍,让他们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阅读。阅读结束后,阅读同一本课外书籍的学生自由组建小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声情并茂地读出课外书籍某一章(节)的故事情节。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读出来,让学生将阅读、记忆、想象、表达、创新、协作等结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教师而言,通过评比,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课外阅读教学方案;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评比,可以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不足,从而取長补短。除了组织班级内部比赛,还可以组织年级比赛、全校比赛。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给予“阅读达人”“阅读之星”“阅读能手”等称号。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阅读,这就需要让学生从兴趣阅读跃迁到意志阅读,从功利阅读、浅层次阅读回归到经典阅读当中,将教师阅读和学生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芳.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18(7):12-13.

    [2]申凤.浅论如何引导小学生优化语文课外阅读活动[J].读天下(综合),2019(2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