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范文

    刘鑫 周润苗 邓姝丽 杨柳

    

    摘要:依据工程教育的理念,分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一种更为实际和有效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企业协同实践教学等。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模式突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

    关键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协同实践;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6-0105-02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对各个高等院校开设的工程类专业进行专门性的评估。2016年 6月,我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纳入具有权威性的国际通用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SC)、成果导向(OBE)和持续改进(CQI)。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通过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多方位的保障,并且通过持续的完善,真正实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了提高工程类专业的教育质量和特色强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必须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构建强调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性”、应用型的“定位性”和认证体系的“规范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数字媒体产业已经逐渐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先后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其中,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新的计算机类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以技术为主,兼具艺术,能够设计和制作数字媒体作品,并且具备数字媒体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自2012年开始,我校也开设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为了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构建了“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且与企业协作开展协同式的实践教学,取得了满意的实践成效。

    1 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我校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的常德市。2015年,常德市将数字媒体产业确立为产业强市的重点之一,通过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小组,建设数字影视文化城等项目,促进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作为应用型地方院校,我校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定位就是培养为地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开展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 人才培养方案重标准,轻实际;2) 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论,轻实践;3) 实践课程体系重操作,轻能力;4) 课程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

    2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

    2.1 剖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岗位及要求的能力

    依据地方人才需求,我校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定位为虚拟现实(VR)应用(重点是数字景观、在线商品展示)和移动传媒技術两个方向。培养的相应职业岗位为图形/图像制作工程师、视频合成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VR场景工程师、VR媒体设计师、3D开发工程师、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2.2 确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毕业生专业能力对应关系表

    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及本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了毕业生6个方面的能力要求:①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等知识;②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③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不同运行平台的开发技能,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开发技能;④具有研·创意识和能力;⑤了解本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⑥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资料检索与分析、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通过合理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含实践环节)实施的。表1是专业课程与毕业生专业能力对应关系表。可以看出,每门课程有所侧重,但都对应了毕业能力要求的若干指标点。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全面覆盖各项毕业要求,以期达成工程认证标准。

    2.3 确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案例

    常德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智汇洞庭、科创常德” 的战略方案,着力发展旅游、新农业、康养等产业。为了落实地方特色的“本土性”目标,校企双方共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案例。为地方政府的重点产业规划和宣传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政府、企业形象宣传模块。以常德市规划馆的宣传产品为例,完成常德市城市变迁、历史文化、规划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VR作品,以全息成像、电子翻书、幻影成像、历史场景复原、总规模型、动感踩吧、2D、4D影院等形式展现。(2)旅游景点宣传模块,开发柳叶湖风景区、桃花源风景区、夹山寺风景区等景区的核心景区内地形、主要建筑等虚拟现实产品,用移动传媒体技术推广景区特色、推送景区新闻、服务景区商家和旅客等功能。(3)农产品推广宣传模块。重点确立油茶、渔业、蔬菜、柑橘等产品的推广。(4)教学资源信息化模块。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比如本专业的《动画原理与技术》课程中动画设计的表现手法部分,要求学生录制微课、制作视频、用VR技术呈现动画的拟仿、夸张、符号应用等动画表现手法。

    3 教学改革方案

    3.1 学校、企业、优秀毕业生共构持续改进的“闭环”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华盛顿协议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高等学校本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的要求,与行业领域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共同论证、制定、审议符合产出导向的动态“闭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将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等应用到新一届学生中,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018级新生入学教育中,我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北京中视典数字科技公司、湖南清美艺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地方企业)等共同召开协同教育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及能力需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评价方案,为在校学习提供指导。同时校方根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人才需求,及时改进201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图为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组对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修改。

    3.2 与地方企业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联合培养

    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第6~18周,采取进阶式学习步骤。(1)运用与企业合作的线下教学平台,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制定任务书;(2)学生参与技术沙龙,选题开题,并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师生共同分析任务报告;(3)师生制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实验或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等;(4)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案例、比赛项目、企业项目进课堂,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迫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完成课内实验后一定要进行项目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申报研创项目(省研创项目经费1:1配比)、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现能力的原动力;(5)项目孵化,指导学生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制定创业计划书;(6)项目结题、课程测评:呈现项目设计的产品,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优秀作品作为参赛、研创等项目,孵化项目创业。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构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新尝试。它从剖析本专业定位培养的毕业生工作岗位以及职业能力入手,倒推为达到这些职业能力需要开设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案例等。并且,设计了“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导师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程体系;此外,实行校企合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进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讲解+学生操作+结果分析”的重操作、轻能力的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考核方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将项目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新实践成果纳入成绩考核,迫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追踪评估毕业生的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经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从课程考核和反馈机制的定量數据、学生课堂反响和测评结果的定性分析来看,一系列教改措施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相关竞赛中获奖4?项,湖南省研究性学习性项目5项,校级研创项目若干项,师生共同申请软著14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本专业已成立12个专业工作室,学生参赛、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初步具备工程教育思想的工程实现理念,从本质上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结合起来,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 (Z3):33-35.

    [2]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 张志强,张修军,范文杰.地方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5(20):18-22.

    [4] 王崇文,丁刚毅,陈旵明,等.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45-47.

    [5] 韩建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1):211-212.

    [6] 孙晶,张伟,任宗金,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成果导向评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117-124.

    [7] 宋作忠,刘兴丽,关凤岩.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5):154-157.

    [8] 谢承旺,胡庆辉.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26-28.

    【通联编辑:李雅琪】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