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课堂研究 |
范文 | 王荣 摘要:随着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注重在进行教学时使用数学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是一门学问与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激活思维、多样训练、启迪智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融情入景,在情境之中运用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方法,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章具体分析了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难点,并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193 引言 当前,情境教学法已经深入小学各科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切实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一、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 要想让一节数学课更加灵动和有生机,一定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创造性的利用数学情境将问题串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这数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前后》这一节课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练习,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把新知的探究和知识的巩固都融合在这个情境中。首先是长跑比赛,把学生并不陌生的比赛结果分段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明白面朝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桥上这么多的小动物,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呢?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谁在谁的前面, 谁在谁的后面去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进而理解谁在前面或者谁在后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学生不仅能积极的融入数学情境中,而且参与度很高。其次带领学生参加卡丁车比赛,说一说图中各车的位置关系,能根据信息想一想,摆一摆,摆出各车的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更浓了。再次,趁着学生兴趣更浓时激励表现好的学生,乘车去小青山看另一场比赛,在站队的同时创设排队的数学问题,谁能用“前后”介绍清楚自己的位置,谁就能顺利拿到车票。请全班同学回答,拿到门票的同学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站队的同学一共有几人?怎么列算式?将乘车问题游戏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创设了如何去看车站牌的数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服务于生活。最后学生来到小青山,创设新龟兔赛跑数学情境,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讲讲龟兔赛跑这个故事。整个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学中做,做中得。利用数学情境将新知与巩固结合起来,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身心规律,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 二、制造矛盾冲突,愤悱导思 疑问与惊奇代表着思维的开始。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实际上经历了“平衡到失衡到再平衡”这样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结构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试图解决问题时发生一些认知冲突。问题串的出现使得学生的心理平衡被打乱,处于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求知欲望格外的强烈,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探究之心。如“圆柱体体积计算”一课,教师通过问题串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打破学生心理平衡。起点问题就是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计算,教师的提问也让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之中,很快有学生回答,把圆柱体容器里的水倒到正方体的容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又该怎么计算呢?有学生说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从求长方体的体积得出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教师继续提问:但如果圆柱体是铁块,这一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就好比操场的柱子的体积、广场上柱子体积等。这样层层递进以及与不断推翻之前的一些假设,学生被引入更深的疑问之中。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得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他们也积极主动地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之中,催发出数学思维以及迫切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这一强烈的愿望以及诉求。 三、在数学活动中创设数学情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被局限在课堂中,但实际上教学情境也能够在数学活动被设定。例如,在学习完一年级下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挑选一个固定的时间举办数学竞赛。在进行数学竞赛之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成三组,每一组学生配备一个抢答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准备前两个单元相关的题目,这些数学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难度较低的题目的分值低,相反,难度较高的题目分值也相应提升。小学生通过观看电子课件中呈现的数学题目进行解答,最早获得正确答案的组增加相应分值的分数。在进行过10轮比赛之后,进行分数的汇总,获得最高分数的一组学生获胜。在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中,小学生能够及时利用前一段时间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查漏补缺,还能够利用激烈的竞赛氛围让小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产生团体的荣辱感,帮助其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依托趣味微课视频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在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应用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作为基本目标,可以依托趣味微课视频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例如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图形拼组的技巧与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两个核心知识点设计微课。同时,教师可以在微课设计中引入七巧板的拼组以及乐高玩具中图形的拼组等元素,借助这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元素,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微课中的七巧板拼组等下发七巧板教具,让学生动手进行图形拼组尝试。在这一状态下,微课的设计以及基于微课的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的趣味性大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被较好调动。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设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把数学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薛志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探析[J].创新人才教育,2016(02):73-76. [2]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61-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