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范文

    张瑞云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数学中的抽象图形立体化,简明扼要地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高效理解深奥的数学原理。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活泛枯燥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引言:信息技术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仍存在些许问题,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值得教师深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融合高中数学的现实价值

    1.提高教学趣味性

    首先,将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起到提高整体教学趣味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搜集更多有趣的辅助学习素材并将其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一来,趣味素材和多元的知识呈现方式弱化了数学内容本身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之感,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有趣、轻松的氛围当中,学生不再将相关内容想象成“难度巨大的知识”,他們对于学习的“畏惧感”、“抗拒感”不断在氛围的影响下降低,学习积极性更强,更容易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提高教学直观性

    其次,就是在提高教学直观性方面的优势。高中数学课堂融合信息技术,加强对多媒体教育工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多媒体教育工具,本身就具有直观呈现知识的功能,甚至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具象形式展示出来。显而易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越是直观、具象的知识展现方式,越能拉近他们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伴随着距离的无限拉近,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入。

    3.提高学习主动性

    再者,创新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现代化教育技术融合在高中数学课堂当中,还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相较于传统围绕教材设计的单一教育活动,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创设的课堂学习形式是多元且丰富的。这种丰富与多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的选择。毫无疑问,自己可以选择“借助什么内容学知识”、“采取何种手段学知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借助趣味元素引入新知

    课前准备的3-5分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进入知识探究状态的黄金时期,一旦学生在这一环节对知识产生了好奇并形成了一定了解,后续更深入的教学活动自然可以轻松推进并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就是信息技术与“新知引入”这一课前准备阶段的融合运用。因此,将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趣味性的优势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中与新知相关的趣味元素设计“新知引入”环节。具体如下:

    以高一必修一《指数函数》为例(人教A版教材),教师就可以先上网搜索运用结合指数函数关系式绘制而成的趣味图像,进而将其借助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上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如此,通过观察图像,学生就会对“这样有趣的图像是怎样绘制出来的”产生好奇。此时,若教师告知他们——这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受好奇心和趣味元素的双重影响,就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更积极地参与后续学习。

    2.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的是,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难度方面较比之前有极大变化,且大多数都是较为抽象的空间几何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即便是已经在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数学学习,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依旧不是十分成熟。这也就意味着,面对抽象的几何知识,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经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为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阻碍,在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抽象内容以具象形式展现。具体如下:

    以高一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例(人教A版教材),教师就可以将柱、锥、台、球等不同“空间几何体”在多媒体中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构建一个“空间几何”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可旋转图形”的功能,将几何体不断旋转,使其正面、侧面、顶面与学生的目光相对应。如此,学生的正视、侧视、俯视在动态观察中得以实现,他们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也能在直观观察中得以建立、完善。

    3.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为例,章节内容包括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三个小节,各个小节下又包含了定理、性质、事件判断和实际问题等多个章节要点,因此,教师可以在章节先导课的PPT课件上先有效梳理下章节内容,之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详细的教学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课件PPT向学生简要介绍了章节重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紧密性和关联性的认识,同时,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此外,课件PPT是信息技术下最简单常见的教学形式,它能有效帮助教师去拓展和浓缩教学内容,把握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达到加强课堂效率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谓是作用巨大,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设置趣味教学情境、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完善教学评价制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春.跨越时空 整合资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35-136.

    [2]张孝梅.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02):118-1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