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
范文 | 王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许多生活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元素进行融合,从而为学生创设具有“亲切感”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以生活元素,吸引学生目光;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理解;生活实践,增强学生能力作为主要论据,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076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照本宣科,无形中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了分割,使得学生意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懈怠心理。同时,数学知识相对抽象难懂,没有生活作为理解基础,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与理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高速运转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数学知识尽收囊中。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生活元素,吸引学生目光 生活本身充满了趣味与奇妙,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生活意识,并从生活中积累一些经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留心观察生活,将与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收藏,然后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精心设计,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联合,紧接着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为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在挑选生活元素时,尽量采用真实的物体,将其摆放在讲台上,或每个学生一人一份,使大家能够充分地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心中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很多学生对“分数”这一概念完全不理解。此时教师可以提前买一些小面包,在上课时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教师在讲台位置,为学生进行演示,从中间平均地分开一个面包变成了两半,那么其中的一半便是二分之一,紧接着,学生也按照教师的方式平分面包,此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分割大小,倘若有明显的大小不一情况,教师便可以将其单独讲解,将“平均”这一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通过生活中的真实面包作为案例,既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从而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由于书本上的知识都已经直观呈现了,那么学生在学习是直接便会接触知识的形成结果,且大多数教师并不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推理,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记忆”,而不是“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来推导知识的形成,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并增强学生的理解,否则很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负数》时,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天气预报、欠费、海拔等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负数。首先,教师向大家提出问题:“老师想问下大家有没有体验过零下5度的温度?”学生纷纷表示没有,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下温度计上的零下五度是怎样展示的。”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紧接着,教师再问:“大家有没有借过钱?”大家回答不一,教師:“借钱表示你现在没有钱了,但是想花钱,已经透支了。”当教师讲完生活案例之后,便向学生引出负数的概念:“以上案例,我们将‘0作为分界线,在0以上的数可以称为正数,0以下的数,我们便称为负数,表示与正数相反的数。”总之,通过生活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形成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爱上数学学习。 三、生活实践,增强学生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讲述完知识后,应该及时运用生活问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通过布置课后生活作业,使学生真正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在自身生活范围内开展探索活动,教师只需要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即可,在难度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与概率》时,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的花费情况,并将其制作成表格,然后根据信息进行统计,设计出统计图。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井然有序。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前设计好生活化的问题,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既能够检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能够节省时间,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总之,生活实践是增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开展生活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使学生集中精力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进而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适合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后,便会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雷曦.浅谈小学数学高学段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81. [2]苏弘.小学高段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9):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