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班级教学中三种班级座位模式的应用 |
范文 | 魏建军 王建峰 摘要:班级座位是学生每天上课的位置,班主任、学生家长还有学生都比较重视,课堂座位编排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课堂班级座位模式对班级学习环境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对于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果。 关键词:班级座位模式;教学管理;学生发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005 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每带一届学生的时候,会有一些家长朋友希望将孩子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最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尽量多的监督孩子,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认真听讲,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此,班级座位模式一直都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我们熟悉的座位编排模式通常是“秧田式”的,就是我们说的“直线形的空间排列”。“秧田式”把学生座位排列成相应的行和列,让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全班同学一律一面向黑板和讲台,这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体现,我们的学生注意力都集中于我们教师身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使学生们能专心致志地开展学习,也为教师系统的知识传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新高考模式的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班级座位模式的变化也就成为教育改革中的应然。现结合笔者在班级中班级座位模式采取的变化来说明这一问题。 1、小组合作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 我班现有学生56人,依据学生的各学科的成绩,我把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一组由7张桌椅构成。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个学生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也不一样,因此学生每节课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种排列法非常适合于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小组式排列满足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立德树人的要求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合作探究,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的距离,更便于同学间的交往,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相互学习,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长期的磨合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班逐渐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完成学习任务,开启探索“学习共同体”模式。 2、沙龙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 班级学习和生活中上课的时间相对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活动课程,比如班会,比如读书少龙,比如各项活动等等,此时班级的座位模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尝试采取方形或者圆形的座位排列方式。就是全班同学围坐成一个方形或圆形座位模式中,中间空出来的空间则可以用来展示。方形或圆形排列把全班同学最大可能地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从而增进同学间交往、活跃活动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从而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3、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 每个学生因智力和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学习中都有一些学生的成绩是较好的,也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或者较差。因此在班级自习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就是讲各个学科成绩好的学生选取出来,分到7个小组中,周一是语文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周二是数学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周三是外语學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周四是物理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周五是化学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周六是生物学科小师傅模式的班级座位模式。从而实现提优补差的功能,我班学生的成绩逐年显著提升。近几届学生有11人考入重点大学,45人考入本科,其中孙栋同学以633分的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王蔚以623分名列全县第五名,前十名中有3人来自我的班。 班级座位模式的变化,带来课堂学习氛围的变化,最有感触的就是我的学生们。他们不再是背着手“听”,而是开始更多地去“说”和参与,去积极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努力探究的成果,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维护。 参考文献 【1】曾焰.浅谈分组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周刊:中旬,2014. 【2】段志东.教室座位编排模式摭谈[J].青年教师,2006,000(006):13-14.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班级座位模式变化的教学优势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FHB1605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