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园“爱的教育”课程实施策略探析
范文

    乔欣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南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社会领域的总目标。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感受爱、懂得爱、表达爱。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爱的教育”课程实施策略进行探析,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爱的氛围;爱的教育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18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被关爱的情感也处于饱和的状态,但是由于受到过度溺爱、娇生惯养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情感空间有一定的缺失。而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在幼儿园实施“爱的教育”教育,以培育幼儿养成充满爱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创设良好情境,让幼儿学会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宠爱中长大的,他们拥有着几代人都没有拥有过的幸福的童年,他们没有体会过“得不到”,对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孩子们的童年来说,“分享”是非常难得的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建教育情境,让幼儿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将自己的所有分享给其他人,自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感,而不会因为自己拥有的减少而伤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现实版的“孔融让梨”,让幼儿在谦让与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情感启发与引导非常重要,教师要将分享过程中的情感波动,用生动的、有强烈引导性的语言进行表达,让幼儿获得爱的感染与教育。

    二、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学会谦让可以避免争端,减少摩擦,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从而形成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当前很多孩子由于在家中比较受宠,因此往往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这种性格不但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爱与被爱,因此幼儿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教会孩子谦让的品质。

    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效果。比如我们最早接触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通过讲解孔融让梨的行为,并且联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展开教育。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不足,并且将谦让的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思想中。孩子通过谦让可以更加了解爱人与被爱的幸福,了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义。

    三、通过实施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呵护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开展游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游戏往往是需要互相合作完成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游戏中充当领导者的作用。有的孩子则比较内向被动,游戏参与度比较差。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互相呵护,彼此保护,共同完成游戏的目标。还可以通过这种游戏建立友谊,并且培养其爱人的能力。被呵护的孩子也会逐渐培养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利于其性格的改变。由此可见,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心中的大爱意识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四、结合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爱的教育主题活动

    “爱”是一种心灵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情感教育中不可忽视爱的教育,尤其是在幼儿教育中,爱的教育更是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最好的关爱,除了满足物质条件以外,应当注重孩子内心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算得上成功的教育。由于幼儿也同样与成年人一样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情感世界,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时,可从孩子的内心世界着手,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内心情感及精神世界,并在感受孩子内心变化的过程中,促进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而传统节日为爱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素材,我们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爱的教育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丰富孩子对世界的感受,进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比如,中秋节是我国一個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月圆象征着家人的团聚,但许多幼儿的生活经验缺少,对中秋节的内涵及来历并不了解,绝大多数幼儿只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他们对中秋节文化的了解,可借助中秋节设计“团团圆圆过中秋”的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及图片,在节日前布置“月亮变化图”的主题墙,可通过讲述《月亮姑娘的衣裳》《中秋节的故事》等关于中秋节的绘本故事,让孩子能够清楚月亮的变化以及中秋节的由来,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另外,也可在中秋节时通过举办歌舞表演、手工制作、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体会中秋节家人团聚的重要性。

    五、积极开展家园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教育内容,安排孩子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教育,可以让孩子养成感恩,用爱对待周围的生活与周边的人,幼儿园加强爱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的内心充满爱的力量,用正面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并且推己及人,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比如教师可以让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向父母的照顾说谢谢,将自己心中的爱勇敢地表达出来。同时,孩子们也能够收获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家中力所能及的承担家务,分担父母的辛苦,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是辛苦的,从而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爱的环境中,并且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结语

    总之,一段优秀的学前教育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是行为规范的教导、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等,都会让孩子受益匪浅。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寻找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让爱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保护着孩子对世界的探知与好奇,让孩子健康快乐的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与美好。

    参考文献

    [1]柳君.爱是教育路上的理解、支持与守护——浅谈陶行知思想之爱的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50.

    [2]郑银香.探索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J].试题与研究,2020(33):127-1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