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音乐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联系 |
范文 | 叶青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来说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整个小学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逐渐进行农村城市化,大量涌现出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精力忙于为生计奔波,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比较忽略。更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行为习惯差,脾气狂躁,自卑、内向等问题。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师,我感受到音乐可以带给学生心灵的沟通,产生共情。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体会感受生活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信心,拥有存在感。这样不仅对学习方面是一个促进作用。对今后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育 ? 外来务工小学生 ? 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301 正文 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表达。而不同音乐形式则丰富了这种表达方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学生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不仅可以学到音乐知识,还愉悦心情。享受音乐创作后的成就感。 一、所在学校学生组成结构 我校80%左右的学生来自以外来务工家庭,多以甘肃宁夏地区为主。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有的甚至是文盲。相对于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学生更受到心理影响的是有很多学生父母婚姻破裂,来自离异家庭。基于种种情况,使得学生的心理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余一部分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学生。这些孩子本身家庭教育缺失。他们整个童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更多的家庭监管,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受到影响,习惯的相互传染造成我校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状况。 二、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从心理还是生理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将音乐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这需要长期的研究。 经常多方面资料查询发现:音乐可以帮人释放和宣泄情绪。只有这些不良情绪得到发泄或者释放之后才能保持理智状态。作为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内心敏感,叛逆,自卑,狂躁,等等。他们的心理会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可是,很多时候发现通过音乐,能慢慢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可爱,天真。 三、音乐课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是欣赏和唱歌两部分。在常规教学中 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这样非常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教学体系的学习,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积极性更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制定不同的律动方法。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课,对比较著名音乐作品的欣赏、体验、感受,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增加自身音乐知识储备,有助于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品格的养成。在歌唱方面,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激发热爱生活的情绪,引导他们美好状态的呈现,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对不同情感表现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天赋的学生虽然没有经过音乐培训但是先天条件非常好,有明亮的音色,标准的音高。但是这些学生中有些是因为家庭原因,穿着破旧,不注意个人卫生。却通过不遵守纪律等错误方式希望被“关注”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应该发挥他的長处,吸纳进合唱团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化的声乐训练以及和与其他团员的磨合。渐渐他们发生了变化。经过多次的比赛,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养成合作精神,从而有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行为管理。有些学生还可以帮助老师约束其他团员的纪律。例如我校一个3年级学生是合唱团成员。家庭状况不好,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从小和奶奶长大,家中兄弟姐妹3人。从小比较自卑,内向,但是比较乖巧懂事。曾今有一次上音乐课,教授关于父母的爱,她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比较恨自己的父母,觉得父母抛弃了他们。但是经过3年的音乐熏陶和感染,不断参加比赛或者演出。渐渐这个学生性格开朗活泼了,依旧乖巧身上却多了一分自信和乐观。由于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受到家人的关注,因此很多学生内心深处都希望别人的认可和鼓励。那么参加比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学生也能抓住机会,不仅在比赛中表现良好,也能从其他参赛队身上学到优点,看到自身的略势。让学生有增加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态。注重比赛结果的同时,更珍惜排练中快乐的时光和回顾自己的成长。再例如:我校一个5年级学生,自称是校外小霸王,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在老师眼里把他归在爱惹是生非的那类,但是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学生比较爱唱歌。尤其在上课中,遇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投入时还会闭上眼睛,深情的演唱。有了这些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会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并且让他谈谈每每自己演唱时的感受,他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腼腆的回答,语言生涩,可是我懂他是在描述歌唱时时脑海中的画面。起初有些同学还会笑他,时间久了,他的回答越来越好,有时候会获得同学的掌声。有时候我会给私下给他听一些他喜欢类型的歌曲。也会听他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为教师也引导他要有正义感,要善良,帮助弱小。后来,他在课堂中不那么狂躁,有时候还会帮助老师维持纪律。通过音乐他的情感有了释放的地方,自己也获得存在感,不在需要用武力来得到别人的认可。类似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四、结语 经过长期教学发现:音乐可以使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引起的共鸣与身体的情绪相互影响,达到平衡。一些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抗挫折能力,才能够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让一些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要引导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学生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通过音乐舒缓疏导他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勇气和信心。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曹离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葛玉婷《小学音乐教育与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 ? 2009年 3、付鑫 ? 《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5年第7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