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 |
范文 | 郑红 摘要:伴随着文化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全过程中更为高度重视对学生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使其塑造良好自主学习意识。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班级里水平较接近的学生归为一层,采取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以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分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184 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一刀切”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学生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即便同一知识点的学习,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有些学生却感觉很吃力,而无差异化的教学只会使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分类,尊重了学生自身的差异,也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述 1.分层教学的解释 分层教学模式指的是通过合理的分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创造高效课堂,秉持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自身的差异,对其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更贴近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 2.分层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齐步走,回避了学生本身差异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生长环境的影响,遵循这些不可避免的差异成了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在课堂上往往存在两类学生,一类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一类是接受能力较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吸收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且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一些课外题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反之,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喜欢快速的学习方式,所以从前的教学模式很难同时满足这两种学生。分层教学的模式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分层的方式,帮助基础弱的同学巩固基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则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学习方面有所突破。 3.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自身差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维的培养。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将每一位学生都有效的调动起来,进行学习。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层次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确保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其中 A 层是指学习兴趣浓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同时可以高效并超额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学生;B 层是指有一定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可以按时按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学生;C 层是指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学生。 2.根据数学教材内容,明确分层目标 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开展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目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按照教學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后,教师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小组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到小组成员个人。例如,在学习时,在预习环节可以为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预习任务,然后每个小组根据预习情况推选出小老师,在班级中讲解小组的预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小组内部的预习任务也是不同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预习中主要负责知识点的归纳,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主要掌握乘法法则,使小组内部成员共同配合高效完成预习任务。数学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分为基础知识目标和中级知识目标两类,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乘法法则并可以熟练运用,而中级知识目标是指分析本节学习内容,并尝试通过自主探索和分析来解决。在学生可以完成以上两类目标后,引导学生参与高级目标活动,解决本节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3.开展递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分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为了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层层递进,确保教学过程分层的有效性。教学过程分层教师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更具针对性,较为基础性的问题由 C 层次学生来回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难度适中的问题可以由 B 层学生来回答,以此扎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 A 层次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给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4.科学分析教学目标,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后面的教学活动。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题海战术、一刀切的现象,课后作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练习,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完全布置统一性的作业,现在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课后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只有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课后作业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在课后作业设计环节教师也要注重分层,为每个层次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投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同时,分层教学也减轻了教师“一把抓”的负担,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参考文献 [1]薛铮.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34):48. [2]陈宽军.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10):152. [3]蒋霜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25. [4]蒋利良.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