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
范文 | 何荣幸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实现立德树人,以德育人,这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化,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端正的价值信仰。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德育融入语文学科教育中,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解读渗透人文思想,通过教学评价体现对学生的关怀,通过对诗词文章的审美教学渗透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态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要把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去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068 引言 想要实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之间的有效融合,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语文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之间存在的联系,使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自身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全面把握,将道德教育逐渐深入到每一节课程教学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对语文课程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在阅读中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教材中选择的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容,情感真挚,蕴含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教师要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共鸣,深刻地体会这些不朽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深意,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可以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情感的把握,然后去体会每一个字句内蕴含的精神和情感。为了达到更好的感染效果,教师这时候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和文本相关的视频或者影视片段,这样配合着书本的文字更容易给到学生直观地体验,更容易刺激到学生的感官,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时,这篇文章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说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个诗人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故事,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岳阳楼的宏伟气势,借助景的渲染和故事的铺垫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文章中的文字,进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实现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从而正确地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抱负。 二、在热情洋溢的群组讨论合作中渗透德育,鼓励创新向上 拥有良好的学习意识,懂得互助合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想办法,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有高低差异,每个人的思路视角也会不同。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同学之间学习互助,这对培养学生形成开朗的个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作用。比如在写作训练活动中,以往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解读一下写作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然后就让学生空想着去写,真正的写作应该是一种情绪饱满的行为。作者应该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在写作中有畅快饱满的表达欲。也许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写作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写作,热爱写作。这就是写作的艺术性的体现,是我们开展语文写作教学应有的状态。教师可以将写作教学以讨论互动的方式来展开。用说的方式启迪写的思路,让学生在动笔写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充足的创意和灵感,对写作主题有了充分的话题感。 比如主题为《学写游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了解到一些同学曾经有过出游旅行的经历。那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出游体验,分享出游的攻略,讨论要出游的话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准备。在此基础上再一起讨论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应该在游记中记录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能够对写游记有更多的体会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其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内容更加充实,情感表达更加真挚,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游记。 三、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德育理念,将初中语文课程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掌握立德树人理念的精华,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整个语文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对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将其德育点呈现出来,并通过教学资料的拓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其德育功能,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德育理念的渗透不落痕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切的体会,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沟通交流,不知不觉间转移到对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方面。 例如,在讲解《黄河颂》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从抗日背景切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黄河本身就代表着生命力,象征着生命,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对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将黄河所表现的意义放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将二者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刻体会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那就是,文章虽然表面是赞美黄河的,但是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是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的歌颂与礼赞。通过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感,并将自身的爱国情感充分激发出来。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还可以对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除了珍惜当前的生活之外,还要感谢那些为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我们祖国的日益强大。可见,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初中语文课程相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文课程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有效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更好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把握立德树人理念与语文课程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魏巧玲.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0(05):45-46. [2]甘金元.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9(32):29-30. [3]阳锻英.立德树人——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讀写算,2018(3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