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共青团改革的必要性及路径
范文

    贾瑶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我国青年的成长学习和进步,年轻一代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在这之中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推进共青团高校的改革对建设精英人才基地,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意义。经过改革,高校共青年团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并引领当代青年,这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茁壮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共青团改革; 团学组织;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020

    以史为鉴,改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所在。在当下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时代,与此同时青年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高校团组织与时俱进,与新一代青年保持紧密的联系,在青年思想中有效发挥领导作用,是当下全新时代对团组织的新要求也是新的挑战。在意识形态问题是,国内外针锋相对形如战场。一旦失去了青年的意识形态领导力,那么来自西方的极端主义思想和反华势力就会利用这种局面蛊惑人心。而青年人在此时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核心时期。一旦被不良的思想和言论所影响,这样将会导致个人意志的消沉,另方面还会损害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共青团是党和青年学生之间的联系枢纽,所以必须推动改革,才能为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需求,确保与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相对应。

    1、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必要性

    在当今新形势的背景下,如果共青团不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和要求,不对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在新的问题上无法提出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整个组织的价值都将失去。基于此背景,高校的共青团的改革是利己利人,并且符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和价值。

    在另一方面,引导青年进行爱国爱党教育应该成为各级团组织最重要的任务。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当前形势下的新词语,例如“公知”和“小粉红”等与青年关联性很强的词语中发现当下新青年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例如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进行蔑视,对国外所谓的民主自由进行盲目的追求等;上述问题在网络中很常见,但并不代表它们是虚拟的,恰恰相反,这些问题往往折射出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中,部分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能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扭曲,走上了弯路。作为领导青年精神的责任方,青年团必须对话语权进行强势的掌握,并积极参与塑造青年正确价值观的进程中去。

    2、浅析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路径

    (一)健全团干准入和退出的机制

    高校中的共青团系统庞杂,通常情况下其设有校一级团委,各个学院的分团委和团总支,团总支通常还会设一名书记以及若干名副书记职务。

    通常情况下来说,校一级团委对全校的团务进行负责,具体包含组织宣传的管理以及同级学联青联社团的管理还要推优入党等方面,可以说其是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涉及。往往高校都会拥有多个教学单位,此时校级团委的职能要求其对接到每一个学院。这样,对直接参与青年团工作的人员数量的需求就很高。在现实生活中,大学并不能提供那么多专职的青年团干部。多数学校通过建立大量的兼职学生团干部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职业团干部不仅应善于处理内部的问题,还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职业经验。大多数非职业团干部和兼职学生团干部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对团干部进行门槛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内容,倡导具有相关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团委干部,与此同时选拔具有良好品格的学生作为兼职团干部。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团干退出机制,将具有道德缺陷的人员列入黑名单并予以淘汰。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建立一支专业且正直的团干部团队。

    (二)落实党抓团管主体责任

    近年来,高校中的团员人数较多,但“全员入团”现象已经不在出现。从长远来看,非团员的学生群体将成为学生的主要部分,这意味着当前的“全靠团抓”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下新时代的要求。所以,针对新时代的特殊背景,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群体的管理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的基数是我们必须落实党管团抓的主体责任问题。对高校青年学生的管理责任方面高校团委必须进行有效的承担,在实际工作中将青年管理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各級党委都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当下新时代青年建立真诚的交流,打破传统的管理汇报单一的模式。“党抓”是其中的核心,而“团管”是对“党抓”落实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党组织与新时代青年的紧密关系,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获得胜利,保卫青年的健康成长。

    (3)对学联等组织进行适当的放权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一心”是指以青年团委为中心,“双环”是指以学生会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尽管各级学联名义上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但大多数大学中的学联经常被各级团委视为“工具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会更像是团委老师的助理。在这种情况下,实质上违反了学联的原则。这也是许多学联受到学生群体避之不及的原因。

    学联等组织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团组织的助理之类的分支机构;它们有自己的逻辑和方式进行运作。例如,学联的章程详细的规定了: “各级学联应当向各自的代表大会进行负责”。与此同时“学生代表大会”作为学联的权力机关。但在实际情况下,许多大学构建学生代表大会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而学联则对各级团组织更加负责。学联章程的监督和修订权利应当掌握在团组织的手中,其余应由学联独立形式章程内的职权。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组织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团组织的压力,这是对“一心双环”格局构建的适当措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青年的职责,掌握在青年手中,与此同时青年也是祖国的未来。 党在青年工作中的出色落实具有长远的意义所在,逐步稳步推进高校共青团的改革,是赢得贫困攻坚和全面繁荣小康的核心环节,与此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林伟彬,陈旭坚.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刍议——以某医科大学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01):65-67+84.

    [2]陈毅,江海文,郑安政.如何提升共青团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团员先进性建设[J].新课程,2021(08):233.

    [3]李旭.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三维向度——基于《青年团的任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4):78-8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9: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