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范文

    吴丽英

    

    【摘 要】目的:分析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文章观察了我院的70例失眠患者,患者在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采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29%(33例),对照组有效率数据是74.29%(26例),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日睡眠时间为(7.1±1.6)h,深度睡眠时间(4.2±0.4)h,觉醒次数(1.6±0.4)次,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高,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加深深度睡眠,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

    【关键词】失眠;中医药;治疗效果;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失眠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疾病主要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1]。失眠的发病因素比较多样化,例如躯体疾病、环境、情感等均可引起该疾病,同时,该疾病的发病年龄段比较广泛,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2]。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比较理想,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备受临床关注,其治疗失眠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故此,文章分析了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选取了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70例失眠患者进行观察,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观察了我院的70例失眠患者,患者在2018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采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段在37~84岁之间,平均年龄(57.4±1.4)岁,男21例,女14例,病程6个月~2.5年,平均病程(1.2±0.7)年;观察组患者年龄段在37~87岁之间,平均年龄(56.9±1.9)岁,男23例,女12例,病程6.8个月~2.8年,平均病程(1.4±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睡前30min服用艾司唑仑,1mg/次,持续治疗28d,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性治疗,同时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而观察组则在对症支持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内容如下:取患者三阴交、凤池、足三里、神门、太阴、肝俞、行间、心俞、内关、太冲等穴位采用捻转泻法进行针灸治疗,进针后留针20~30min,在此期间每隔5min捻转针一次,每隔1d进行一次针灸,中医汤药组方如下:丹皮10g、合欢皮10g、栀子8g、柴胡8g、当归15g、炒白术15g、郁金15g、夜交藤15g、酸枣仁15g、白芍30g、茯苓30g、生龙骨30g、珍珠母以及生牡蛎各30g,炙甘草6g,依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合并心烦口苦的患者加10g龙胆草,合并咽喉干燥及反酸的患者加海螵蛸15g,头痛患者加川穹15g。每次煎药前将药物浸泡30min,而后煎煮三次,每剂分三次服用,持续治疗28d。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3]: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无觉醒,醒后精神状态良好为治愈;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有觉醒情况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有效)/35*100%。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深度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使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29%(33例),对照组有效率数据是74.29%(26例),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

    观察组治疗后每日睡眠时间为(7.1±1.6)h,深度睡眠时间(4.2±0.4)h,觉醒次数(1.6±0.4)次,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工作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了失眠发生率的升高。西医治疗失眠一般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两个方面入手,药物治疗普遍选择具有安神作用的药物,心理治疗则是通过心理暗示、生活调节等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4]。西药治疗失眠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容易产生依赖性。

    近几年,中医药在临床中备受关注,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多与肝郁化火等因素相关。通过实施针灸和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以及太冲等穴位,可以起到安心神、清肝火等作用。中药汤剂中,丹皮用于养血泻火,栀子可以清泄郁热,柴胡具有疏肝气的作用,当归与白芍等可以滋养肝脏,补益气血,白术、涪陵健脾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功效。实际治疗中依据患者具体症状表现给予加减治疗,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针灸与中药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玮,于红娟.更年期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9):164-166.

    [2] 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9,21(6):87-89.

    [3] 许晓伍,吕薇,肖佩琪, 等.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概况[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7):1001-1008.

    [4] 冯利,赵玉玲,陶春晖, 等.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9,41(4):64,封3-封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