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研究
范文

    王丽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数学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作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内容,课堂数学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在教学改革的落实推广过程中,针对数学活动的设计缺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知识探索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具体的数学活动设计和实践内容,对教学开展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为广大一线教育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具有现实意义、且有富有挑战性,数学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论证等数学活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活泼、主动和个性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中应发挥主体作用,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活动中循序渐进,有其独立的探索价值,正是为此,笔者考察了中学生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 加强学生互动,促进讨论交流

    课堂通常很无聊,如果学生长时间坐在座位上,他们往往会乏味无趣。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活动课来缓解这种情况。每章末尾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充分讨论活动的主题,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与活动相联系的数学知识,通过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使得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开始数学学习,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学”到“做”,极大地提高了个体的数学思维质量和知识水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事物和普遍現象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借助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觉,进而深入探索活动概念背后的数学原理。

    例如,在七年级生活水平调查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相关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观察,检验恩格尔系数反应的客观性规律。通过考察在收入和支出中的事物消费比例,从这个角度发现社会的基本结构,促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此外,学生还可以分析一些其他费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探讨,促使学生们可以掌握改变哪一些系数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并提出相关问题,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和其他支出的份额也会增加。把恩格尔系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那总收入会增加多少呢?对于这些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大概的掌握家庭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基本结构,在互动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影响,总之,在做统计和分析数据时,学生对数字比较敏感,探索和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 巧用游戏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式学习,可以显著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更愿意在接受娱乐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将相关的游戏内容引入到活动课程中。借助解密、比赛或其他形式的游戏,学生可以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在相关章节知识内容的引导下,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游戏呈现相关数学概念,学生可以更熟练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找到合适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游戏形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刺激信号,避免学生因精神疲劳而分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兴趣的引导下,游戏所包含的知识可以在学生的积极性的学习状态下,将数学知识更好的掌握消化与吸收,强化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教材中对生活剪影这一教学活力开展教学时,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积极组合、创作图形,尽最大努力在折纸中表现出各种图案。可以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用折纸的方式呈现,这样的小要求,同学们可以用多样化的步骤呈现出来,同学们在不违反老师的指导前提下,拼出不同的几何体。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对活动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有知识,尝试开发小游戏,提出数字关系的问题,让学生猜数字解谜。或者老师结合学生在信息课上接触到的程序概念,尝试将“汉诺塔”“数独”等游戏应用到计算机上,帮助学生将数学语言转换成计算机语言,促使活动课具有更高的教学应用价值,整体教学效果更理想。

    三、 联系生活实际,假设问题情境

    对于课本章节后面的活动课程,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引导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真正价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而不是“只要掌握了数学中的四大算运算,就可以买菜不被骗”。在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时,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新的信息,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此,教师活动的课程设计必须主动向生活靠拢,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联系实际生活时,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路与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认识更深层次的数学世界。对于知识相关活动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假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代入与思考,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进行活动竞赛,挖掘知识内容

    初中生年龄尚小,往往有很强的求胜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基于奖励的活动竞赛,鼓励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快速解决相关问题。此外,活动课程可以进一步挖掘知识内容,拓展总结章节中的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知识。在研究型学习的影响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情况。总的来说,竞赛的性质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了学生思维的激活。与比赛相关的知识内容也有所扩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严谨性和透彻性,初中生学生可以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例如,七年级教材中在“规尺作图”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绘画,学习利用尺规作图的方式来画角与直线垂线的原理,教师可以从现有问题入手,设置带有些许难度的问题,如应用尺规做出一个规则的正六面形,并为速度最快、方法最独特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应用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利用现有条件,探索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从数学史的经典问题入手,即尺规作图不能三等分角的证明,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教学的延伸,向学生解释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通过设定宏远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向着世界难题的方向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五、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反思与建议

    在设计和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时也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一些教师需要进一步改变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够灵活,特别是像情境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课堂活动设计的效率,需要深入研究,找到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情境;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评价不够成熟,活动课课程形式缺乏统一标准。这些问题导致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时更加随意,容易挫伤学生参加数学活动课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进一步增强中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成效。

    首先,数学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重视理论培训,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系统地研究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展形式以及教学模式。二是加大教师联合备课力度。教师可以每两周准备一次联合课,了解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分享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思路,共同探讨开展数学活动课的规律和经验。第三,加强教师间的互听互评能力。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学习和教学观摩活动,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四是积极的总结数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一定要收集整理日常数学活动课中形成的过程性资料,对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有指导性的意义。

    总结

    初中数学活动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完善补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相关数学思想,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建立对数学学科的良好理解,发展个人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薛莺,陈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2:46-49.

    [2]贺慧玲.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7,05:99-1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23: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