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
范文 | 延娜 【摘 要】 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一、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量、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对数的应用有着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应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迫切性。概念教学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有关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要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在车站有两辆出租车载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致,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悄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列,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初中数学论文网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體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二、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 夸美纽斯说过:人们学习的每件事都应该是充满联系的。数学也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数学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数学跟外界的联系。我们强调的是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而不是生造的虚假的现实,那是作为应用的例子人为地制造的。我们的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例如生活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为我们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验证并应用所得结论的全过程,切忌教师全盘端出。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三、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事物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与出租车有关的数学事实(诸如,车费与行驶路程、等候时间、起步价有关;耗油量与行驶路程有关等等)。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五、课外延伸实践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如:(1)小调查形式。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2)小论文形式。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来写一篇《怎样使自己的钱增值》的论文。(3)数学日记与数学周记形式。以周记为例,让学生通过一周学习之后,写一则周记。可从以下几个内容去写:①这一周主要学了哪些数学知识。②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问题。③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④学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