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型大学药学类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
范文 | 李书平 【摘要】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也是药学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其教学对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培养药学类应用型人才为原则,结合药物化学的学科特点,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从内容及方法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药学类专业 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33-02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也是药学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理论部分内容繁多,复杂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规律,很难抓住重点,从而对药物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在实验教学部分,实验内容与行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多以单一验证性实验为主,无法体现学科的创新性和前沿性,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1]。本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针对应用型大学药学类专业的药物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药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 随着各学科及新型技术的发展,药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信息量越来越大。依靠教材、多媒体、粉笔的传统“填鸭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阻碍[2]。基于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翻转,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要确保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 1.翻转传统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药物化学章节内容,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将课堂上需要讲授的重、难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做成微小的教学视频,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主动学习。喹诺酮类药物结构比较复杂,构效关系难以理解,将其制成微小视频着重介绍药物的结构组成及特征,分析构效关系。学生在课程前主动学习该知识点,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梳理出该类药物共有的理化性质以及同类药物间结构差异引起的性质、毒性差异。改进之后,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互动欲望,甚至总结出该类药物在用药时的注意事项,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在教改中引入尤启冬教授《镇静催眠药》的慕课课程,通过测试了解到学生在课下自学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结构命名比较困难,课堂上师生通过类比以及拆分的方法以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该类药物命名的要点。学生对此理解深刻,在后面章节中学习同类结构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时,学生已能正确进行命名,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较大的提高。 2.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热点案例,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交流、集思广益,实现教学相长。以药物研发故事、临床用药、药物来源、药物流通等常识问题作为简单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药物设计、合成、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等抽象问题作为科学问题用来解释简单问题,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3]。在讲授喹诺酮类药物设计时,以教师科研项目:抗肿瘤化合物——喹诺酮类衍生物为案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药物化学的重要性及独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3.引入化学结构式绘图软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多年的药物化学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药物结构、命名和涉及结构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配伍应用、合成工艺等知识点难以消化。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采用“背诵”的方法来学习药物的化学结构,未能完全理解药物结构特点。基于此,在课堂引入Chemdraw结构绘图软件来辅助涉及药物结构部分的讲解。重难点部分精讲时插入软件演示,同时增加学生展示化学结构式绘图方法环节及分组讨论,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过程中,同时能够获得正确使用软件知识和技能,这无疑对学生的就业或继续深造是十分有益的。 二、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以往实验课教学主要是由老师设定实验步骤,学生照搬给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就行,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模式化,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4]。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当前应用型院校的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课题。 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综合性实验项目需要将若干个单一实验有机的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5]。在教学改革中,将单一的阿司匹林的制备、质量检查和含量测定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實验项目,学生不但掌握了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还对自己制备的成品进行质量检查和含量检测,依次来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责任心,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掌握药物的临床配伍应用,对于教材中的综合性处方分析项目,以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去完成,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医院药房等方法去完成实验项目,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基本科研素养。 设计性实验是在给定实验题目的情况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即从资料的查阅、方案的确定、仪器的选择安装、药品的配制、数据的处理到实验报告的书写,均要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中,教师仅起指导作用[6]。在改革中结合学生基础能力,以教研室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将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修饰作为设计性实验项目。给定目标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实施方案,既降低了实验难度又达到了设计性实验项目训练的目的。 2.增加项目中学生动手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及教学前准备的每一步都由教师安排妥当,这只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激发不了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增添实验中探索性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改革过程中,实验前的仪器、耗材准备工作交由学生来做,由学生实验小组提前准备齐全,试剂由学生自己配制。在合成实验中启发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检测产物,增减检验中间产物的步骤,以此来增加基本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意识到认真细致在实验操作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考核方式,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药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应本着更重视实验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入过程性教学评价,即将一个实验项目分为几块,每一块都有考核标准,在每一块都设立创新附加分,偏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 一些药物结构中存在着特殊的官能团或者部位,使得药物性质比较特殊,对药物的贮存保管及配伍应用有独特的要求,由于学校在医药研发、生产及仓储的硬件设备上的不足,一时还不能对该专业学生形成直观的教育作用,因此有必要在该课程中引入一个独特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 针对该课程及相关课程,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大三暑期集中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的医药研发、生产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相关教师在此之前首先安排详细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医药研发、生产公司,企业的员工将为我们学生介绍整个药物合成或制药工艺、一般反应特点、制药生产设备操作要点等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理论课程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四、结论 药物化学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技能得到了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网络化学习,可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融入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改革,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12):92-93. [2]李良春,孙荣琴,黄毅,等.热点案例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州化学,2016,41(3):77-79. [3]周中流.药物化学理论教學中复合型案例构建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4):279-287. [4]卓彩静.福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5. [5]雨田,郭晓恒.高职高专药物化学课程实验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87-288. [6]温新民,李伟,崔晓秋.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35(5):373-37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