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
范文 | 曹家群 【摘要】課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出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29-01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的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实践证明,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役,也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之中。在教学中它对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有效情境创设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前提。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2.5有理数的乘方(1)》时,我创设这样的故事情景:很早已前,国外有个聪明的大臣,为了拯救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让吝啬的国王开仓放粮,他想出一个办法。在和国王下棋时,他对国王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如果他赢了的话,他不想得到金银珠宝的奖励,只要放满棋盘格子的米就够了。国王想,这没问题呀,几粒米而已。而后,这个大臣看到国王同意了,就把具体的要求说了: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个格子放2粒米,第三个格子放4粒米,依次下去,后一个格子放的米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一个棋盘一共64个格子,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故事还没有讲完教室里已经“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还是“没有”,“这个国王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这时我看时机已成熟,我便马上切入课题。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课堂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二、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与帮助正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外部条件,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较好地创设情境并把握课堂。所以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在把要探索(认知)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当时生活的社会实际、认知水平,因为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即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使它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的逻辑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化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和层次性规则,为学生学习精心设计可攀登问题情景台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旋律的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而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觉得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让学生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思维。我在八年级上册《1.1认识三角形(1)》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中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将课前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小木棒将其首尾相接,能否拼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木棒长度之和与长木棒长度的关系?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这样的问题情景,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这些情境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并在不断猜想、判断、论证的学习活动中,悟出数学问题的实质,实现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为辅助载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也是较为直观有效的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初中数学教材有很多内容都适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象时,我运用课件来表示其图象与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系数b和常数项c之间的关系等,学生能清晰地看清图形的变化与系数的关系,知道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总结出图象的特征、平移规律等,使在黑板上很难表现出来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就很容易表现出来。如:我在教学梯形一节时,从收集梯形图片开始,一直到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较大,这可能是用其他方式所不能完成的。然而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就会很轻松地完成这一任务。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在其它时间、其它地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在需要时展现出来。通过这种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味,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龚萌.小谈创设教学情境[J].中小学数学(教师版),2013(6),10-11. [3]徐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J].江苏教育2013(2),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