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体会 |
范文 | 尤辉 高飞乐
【摘 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取46例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尿囊素片165毫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停药1周后检测幽门螺杆菌数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数值为(91.35±10.33)dpm,对照组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数值为(105.22±10.72)dpm,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前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溃疡重要致病因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长期反复感染,一般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当繁殖增多时会侵害胃壁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渗出,导致胃黏膜受损、破裂,形成溃疡面导致胃溃疡,甚至会造成出血、穿孔,还容易诱发胃癌[1]。患者常有消化不良、泛酸、烧心、上腹痛、口臭等症状,为了保证胃溃疡的复发减少和尽快地使胃溃疡康复,必须及时地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上采用抗生素与抑酸剂联合应用方法杀灭幽门螺杆菌[2]。现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观察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46例,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46.8±5.5)岁;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年龄(48.2±6.3)岁。两组患者身体基本状况无其他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莫西林1克、克拉霉素500毫克、雷贝拉唑200毫克,每日2次,连续用药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尿囊素片165毫克,同样每日2次,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有效率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胃溃疡症状腹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瘢痕期;有效为胃溃疡症状腹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显著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减少面积超过50%;无效为胃溃疡症状腹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症状未有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减少面积低于50%,有效和显效都归属于治疗有效[3]。 停药后1周,用碳十四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4]。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比较,用表示计量数值,计数数据用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中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8.2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用碳十四定量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两组患者数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溃疡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以40-60岁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导致胃溃疡最直接的致病因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情绪、胃酸分泌过多也可能会诱发该病,其特点为病情反反复复,很难治愈[5]。 胃溃疡的治疗原则是使胃酸分泌减少,保护胃黏膜,使溃疡面减少直至消失,生活中保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雷贝拉唑是一种抑酸护胃的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克拉霉素在非酸性环境中杀菌效果很好,雷贝拉唑能在有限时间内抑制胃酸分泌,使得胃内PH值适宜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有效的杀灭幽门螺杆菌,使溃疡面缩小、愈合,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复发尿囊素片含有尿囊素和氢氧化铝,为白色片剂,适应症主要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有促进细胞生长,使伤口愈合加快的作用,它与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价值显著[6],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本次研究雷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价值观察,结果证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数值为(91.35±10.33)dpm,对照组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数值为(105.22±10.72)dpm,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价值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曾妙,杨三三,李雪诺,等.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20,31(6):784-788. 袁龙良,辛毅,王启之.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497-1499. 严波,杨善峰,李祥.大肠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1511-1512. 李彬,崔丽梅,吕纳强,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27-30. 黄聪丽,王治新.丹半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12):1709-1712. 周蓉,曹峰.中医药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5):76-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