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言学概论微课教学原则初探
范文

    【摘要】语言学概论课程系统性强,理论难度大,遗忘率较高,可以利用短小的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微课教学需要遵循引导原则、区别原则、拓展原则和结合原则,恰当的微课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的进步。

    【关键词】教学原则 微课 语言学

    【课题项目】本文是防灾科技学院语言学概论精品建设课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0-02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语言类课程中唯一一门必修的理论课。与文学类课程相比,语言学理论课程具有逻辑性思辨性强、重视实证和检验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学习难度也显得更大。近年来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比较丰富全面,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用例、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关系协调等方面均有涉及,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语言学概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研究,为这一课程的教学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数字教学资源和方式,其主要特点是“目标单一、内容短小、时间很短、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特别适合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小知识点的预习复习、移动学习和分层学习。语言学概论理论性强,一些理论点难度较大,需要深度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 一些知识点遗忘率很高,需要及时复习巩固以加强记忆 还有很多知识点系统性很强,需要梳理贯通等等,适合使用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课程组对语言学概论的微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小型微课库,对语言学概论微课教学的特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微课教学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今后的课程建设及其他类似的课程建设积累有益的经验。

    一、引导原则

    引导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逐步探索、不断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并验证的过程。好的引导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且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语言学概论是典型的理论类课程,理论的推理、论证、运用都是比较严密复杂的过程。如果仅仅由教师讲授或者推证一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容易印象不深,理解不透,遗忘率高。因此,语言学概论的授课要遵循引导原则 微课教学也不例外。微课可以将一个小知识点的推证、理解过程进行步步引导,学生既能摸透知识点,又可以在反复观看学习中学会推证的方法,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反复学习是课堂教学给不了的,也是微信教学的优势之一。

    例如講解“语言的层级体系”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一般能记住层级体系的基本内容,但从哪里开始进行语言层级体系的分析,怎样分析和描写出来的并不清楚 今后面对类似的复杂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层级分析仍然不知如何着手。微课中,我运用一系列问题着重引导层级体系的认识和分析过程:

    1.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基本单位是什么?比如:“我喜欢语言学。”——句子

    2.句子是由什么语法单位组成的?——短语和词

    3.词是由什么组成的?——语素

    4.语素包含哪些部分?——音和义

    5.语素的音和义都来自哪里?那个是来自语言内部的?——语音是来自语言内部的

    6.语音最常用常见的基本单位是什么?——音节

    7.音节由什么组成?——音位(音素)

    把刚才这些问题的答案从上到下列出来,语言的各级基本就出来了。

    8.下一级和上一级之间一般是什么关系?——下一级组合形成上一级

    9.有一处上下关系与众不同,是哪一处?——音节——语素

    10.音节以下的单位有什么共性?语素以上呢?——分开语音层和符号层

    ……

    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补充的微课,只讲这一个问题,可以耐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以在预习或者复习时反复理解这一过程,领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微课的引导与课堂教学的引导不同,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现场,可以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参与和回应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微课教学中,学生只是观看微课,并不能真正形成回答或者讨论,需要调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就语言学概论来说,微课引导问题的设置需要更细致,推演论证过程要更清晰,且在时间上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最后可以增加总结和梳理的环节。

    二、区别原则

    微课教学如果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片段重复,那么与教学录像没有什么区别,失去了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因此,微课教学要注意与课堂教学的区别,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方面的区别。具体到语言学概论课程上,区别主要体现为:教学方式上的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上的切入角度、知识点选取、深度广度等方面。

    翻转课堂教学方面,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等问题,会布置学生先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课堂上再就问题进行发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这样既节约了课内时间,还有效的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使预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方面,微课选取的知识点有的就是教学重点、难点,但是换一个角度,使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刻的把握,如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课内主要讲理论,微课主要作练习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组定义的理解。有的知识点是课本上没有或者基本没有,但有深度、可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如不同语言对现实的划分不同 有的是对某一知识点的继续深入挖掘,如音位,微课会从音位的定义引申到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的社会属性。

    微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与课堂教学保持区别,便于利用更为丰富的手段和资源进行高效的教学和学习,也有利于对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三、拓展原则

    不同院校的语言学概论课时一般为32—54课时不等,对于一门理论课程是较为有限的。我院语言学概论课程在上一轮课改中课时从32增加到了48,但仍然比较紧张,很多知识点仅仅能完成讲解和练习,难以向更深的层面进行挖掘,也难以联系研究前沿及社会热点进行进一步讲解。微课可以成为一种拓展课程容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进行深度拓展,另一方面进行广度拓展。

    有深度的知识点一般是难点或者学生掌握的薄弱点,微课教学中选取有深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反复学习和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课堂教学要照顾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一些问题的探讨需要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微课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更有深度的讲解或者练习,可以有效将课堂教学进行延展,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例如“不同语言对现实的划分不同”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理解 但是大部分教材对这一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晦涩难懂。由于课时限制,这一知识点并不适合在课内进行深入讲授,可以在微课上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拓展,循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和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这两个方向进行梳理和引导,并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近年来语言学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应用成果也随处可见。将更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交叉学科知识等等引入微课学习,可以有效增加课程的广度,打开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学并进行专业研究提供条件。例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节,教材虽然已经修订,但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保守的“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这一观点 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后,语言变成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對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认识转变为“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思维”,“学语言就是学思维”,这一点就可以在微课中进行拓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知识点也适合在微课中进行拓展。

    四、结合原则

    作为一门理论基础深厚的概论性课程,语言学概论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形式仍然应该是课堂教学,微课目标单一、内容短小,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课内教学服务,而不是脱离课堂教学,成为独立的课程内容。这是由语言学的理论性、系统性等特点决定的。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主要有翻转课堂结合、课堂讲解与微课练习结合、微课复习等几种形式。

    例如徐通锵叶蜚声的《语言学纲要》修订后,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图有了较大改动。对比改动前后的关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符号和客观现实的关系,因此可以将两张图对比放在微课中,列出思考提纲让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进行对比、分析和学习,课上可以由学生讲解、检查学习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即可。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概论中的一个传统理论重点,课上会进行十分深入透彻的讲解 可以在微课中增加部分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并将其中的疑难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和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在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及时学习和利用微课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进步。上述四个原则是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微课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希望对其他文科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微课教学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小兵.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

    [2]曾毅平.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01).

    [3]郜峰.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原则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08).

    作者简介:

    刘宏川(1979-),女,河北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认知语法,语言学理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