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角的度量》教学 |
范文 | 刘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20-0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疑,揭示课题 师: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了学习和工作的好伙伴。你看这两台电脑,你觉得看哪一台的屏幕会更清楚呢?为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屏幕倾斜的问题) 师:你们说的“倾斜”和什么有关?角在哪里?(抽象出∠1、∠2) 师:对呀,与角度有关,与角的大小有关!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角度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出“角”,感受研究角度的必要性。】 二、认识量角器 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怎么想的? (1)重叠法。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3)量角器测量。 2.认识量角器 (1)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 同桌一起找一找。指名说:刻度0-180,180-0,刻度线,角。 (2)关于量角器有什么疑问?(预设学生:①为什么是半圆形的?②为什么有2圈刻度?③究竟是怎样量角的?) (3)播放视频,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微课。 (4)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名称,解答之前的疑惑。 3.找量角器上的角 (1)量角器上的1°角在哪里?感觉1°角怎么样? (2)你能找到30°角吗? 师:还有30°角吗?指一指。在这么多的30°角里面,读哪个会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要设计2圈刻度”你明白了吗? 小结:说的有道理,角的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读角就很方便。你看,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角,所以可以用来测量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量角器的好奇心,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再带着疑问学习微课,用动态的角度去看一个角——从0°角开始,1度1度地累加,几个1°就是几度,形成了一个旋转的过程,使学生一下子确定了内外圈刻度,突破难点。通过找到量角器中的1°和30°角,有助于学生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角的度量 1.量角,总结方法 师:刚才两台电脑形成的角究竟有多大呢?你能量一量吗?听清要求:先独立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拍照2幅。 (1)全班汇报结果:∠1=80°,∠2=105°。 (2)怎么量?指名上台展示过程。 (3)这几个同学的测量,你们赞同吗?投影判断。 (4)该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学生说,教师总结板书:方法——点对点,边对边,再看另一边! 2.练一练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1=90°,∠2=45°,∠3=123°122°121°……(不一致) 师:∠3的边不够长,看不清,怎么办?可以延长吗?会影响角的大小吗? 3.建立90°和45°的标准角 师:90°、45°这可是两个有意思的角,就隐藏在我们的手中。你找到他们了吗?对呀,张开V字45°,摆个Pose90°,一起摆一摆,记一记。估一估角的大小。 4.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3架楼梯形成的角大约有几度。 (2)看图,读出楼梯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在熟练应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估角。估角,脑子里就要有一个无形的“量角器”,45°和90°角就是又好记又好用的两个工具角。借助口诀学生一下子记住了两个角的大小,并自然而然地应用到楼梯角的估计中,一边比划一边比较一边估,促进学生培养角的空间观念。】 四、反思提升,感受角度 1.全课小结 2.估一估,画一画 (1)不能用量角器,只能用直尺,画出一个60°的角。 (2)量角器验证,交流方法。 (3)画一个100°的角,并验证大小。 3.媒体欣赏:生活中的最佳角度 【设计意图:角的度量并不是单一、机械地测量角的大小,也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最佳角度时,一方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感受到独特的数学之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