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校园欺凌现象及其对策 |
范文 | 曾平 【摘 要】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是最近几年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一直以来,校园都是一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地方,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结交朋友的地方,然而,什么时候起,这片阳光乐土也受到了黑暗的笼罩。什么是校园欺凌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政治;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 G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引言: 对于初中政治而言,道德与法制这一内容是所有学生必学的重点,很多人认为,加上道德建设和法律普及有利于缓解青少年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从初中政治内容出发,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校园欺凌问题的定义 关于校园欺凌,国外权威机构曾做如下的定义。“所谓校园欺凌,指由学校认定的、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所施加的身体、心理上的攻击。该攻击具有单向性、持续性、使对方感觉到深刻的痛苦。而且这种攻击所发生的场所不限于校内。”“所谓校园欺凌是指如下行为,即:个人或数人反复、持续地对特定的个人或数人进行肉体上的攻击,或通过言行进行心理上的迫害,如威胁、骚扰、将其孤立、无视其存在,从而给其带来痛苦。(不良少年团体及暴走族的对立抗争不包含在内。)”。这两种定义的不同在于前者站在受害者一方,即只要受害者“感觉到痛苦”,该行为即为“校园欺凌行为”。而后者则站在加害者一方,着重于“给别人带来痛苦”。 二、校园欺凌的特点 2.1校园欺凌呈现低龄化趋势;主要集中在初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这个年龄段又是生理,心里发生极大变化的年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往往感情用事,易于冲动,做事不顾后果,是最危险的年龄。 2.2呈现出女生成为“主角”的形态,女生指挥男生打男生,女生互殴,这种现象在城郊结合部尤为突出。 2.3在流动人口集中、留守儿童密集的地方,欺凌事件往往呈高发态势。 三、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有密切关系。 就社会因素而言,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的分化与差异,造成贫富的不均、特权、不平等与歧视,道德失范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精神,大众传媒的极度发达和粗疏管理,使之充斥着暴力、弱肉强食、歧视等问题,极易被判断力较弱的青少年“吸收”乃至效仿。此外,法律的漏洞也助長了青少年的欺凌行为,有孩子认为,14周岁以下的少年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有恃无恐。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有孩子并不认为暴力欺辱同学是违法犯罪,反而觉得“很酷”“很爽”,竟有为欺凌者“助威”“喝彩”,甚至传到视频上“得瑟”“显摆”。 就学校管理而言,学校缺乏与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相匹配的各种制度建设和教育;教师分不清学生之间打闹与欺凌之间的区别,认为那只是个别学生心理失衡或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是教师该管的事情;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我意识膨胀,交友不慎,不善于与他人正常沟通,崇拜物质权力,当学生间的矛盾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解时,就采取暴力或欺凌手段解决冲突,并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畸形的弱肉强食的价值观。 就家庭教育而言,有的家庭本身就存在暴力,家长常常“以力服人”而不是“以理服人”,不能为孩子做出榜样;有的家长疏于与孩子耐心平等地沟通,孩子受到欺凌不敢告诉家长,有的孩子受到多年的欺负,直到内脏或器官被打坏,不得不做切除手术,家长才发现;也有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纵容孩子施暴。 四、初中政治内容对校园欺凌的启示 4.1法制教育进校园,学校与司法部门建立联系,定期邀请公安,法院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生活中的青少年犯法的实例进行警示教育,对学生会起到一种及时的震慑作用。同时学校也应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普及法律知识,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恪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 4.2校园欺凌事件应加强青少年品德、法制教育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预防欺凌事件发生,同事也要撑起保护学校自己的保护伞。 4.3中学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做好校园欺凌的预防性教育,通过宣讲或组织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安全规章及遭遇欺凌行为时如何处理。同时,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学校要有条件的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学校既要注重知识的传输,也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加强“尊重”教育,提高学生对人格多样性的包容力。 4.4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与同学友好相处。当遇到矛盾时,我们应该宽宏豁点儿,不要为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要结伴而行。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 4.5鼓励学生及时报告,以法维权。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自己或他人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方法。 4.6激励学生应对暴力时,临危不乱。在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法律维权。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寻求帮助。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被攻击者伤害,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部位,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避免一些激烈的伤害。 4.7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制建设。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校园暴力欺凌频繁发生的今天,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政治老师,我在政治课堂上讲述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以此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通过政治学科的内容,让学生明白面对校园欺凌正确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在领悟校园暴力的黑暗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道德与法律的力量。 参考文献: 杨凌-《教育教学》-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