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 |
范文 | 张素芬 【摘 要】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与长远眼光,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教学模式,转变引导方向,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语文教学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本质原则,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这是语文教师们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策略;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55-01 引言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极大的束缚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转变,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指导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随之下降。学生们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养成了诸多的不良习惯,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想要有效改善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较大的现状,我们必须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民主的优质平台,将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 1.突出人文内涵。 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尤为突出的基礎学科,学生探究语文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迎合社会的全能型人才需求,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几千年的民族智慧[1]。学生认真汲取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能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2.突出实践特征。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语言心理机制,这有利于小学生熟悉我国民族文化背景,在此有利的条件下,教师也相应的为小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的突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3.突出课改价值。 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的有机融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的努力探索。语文新课标具备包容性、前瞻性,教师善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会使当代的素质教育体现出最高价值。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1.深化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讲学,还要时时关注学生能否掌握知识,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为了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低年级的课文,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课文。而教师也不能直接将课文的主旨告诉学生,否则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教师应设计问题“乌鸦为什么要将石头放在瓶子里呢?”“乌鸦聪明吗?为什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如此不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2.营造愉悦气氛。 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2]。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注重迁移表达。 迁移表达就是让学生运用在课文中感悟到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比如,笔者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品读课文后让学生把从家乡观察到的美丽景色、家里饲养的小动手或者乡下发生的有趣的事写下来。让学生凭借课文中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写后凭借语感自行修改。例如:有的学生在品读课文后写到:“一池碧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穿俊来往。村舍、青烟相映成趣;高树、低柳俯仰生姿;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彩蝶飞舞;此间的一切都投进了小河的怀抱……”这一系列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把乡村的美景描写得真可谓惟妙惟肖。 4.鼓励学生质疑 。 整个教学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而不是以教师的观点为准。故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自主思考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找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能够勇于质疑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推动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譬如在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后,再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找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无论学生所发表的看法如何,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然后再辅导学生完善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质疑中的创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中去完善并且创新,营造出一个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丽萍.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J].北方文学,2016(6)17-18. [2]张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S1)50-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