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 |
范文 | 马欣怡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活其创造欲望,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获得知识与能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首先培养学生对问题怀疑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76-01 探究性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活其创造欲望,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获得知识与能力。它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从事各种探究活动,亲自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探究技能。 教育呼唤创新,传统教育理念阻碍着人才的培养,降低了人才选拔的质量,出现了“高分低能”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在新的时代,需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那么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在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培养学生对问题怀疑的能力 初中是求知欲旺盛阶段,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和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学生从怀疑中开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在讲授《伤仲永》一文时,教学参考书是从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方面来提示学生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但我们可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通过“怀疑——评判——修正——创新”的思维过程,从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想出以下的新观点:(1)一个不重视教育的社会,它的未来又会是怎么样的呢?(2)捧杀一个天才,是谁的过错呢?正因为他们对问题存在怀疑,所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 二、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课文时候,让学生对课内外的相关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在发现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学生不敢质疑问难,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提出有价值的、新的问题。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活跃,问题增多,创新意识增强,有些问题老师在课前也没预料到的。如在分析文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学生质疑:(1)“在山那边一定有大海吗?”(2)“那海是真的吗?”(3)“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世界是指什么呢?” 以上三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我先肯定他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找资料找答案。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很难时,老师不能随意否定他们的提问,更不能随意指责他们,而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再引导他们把课内的思考延伸到课外,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主动去探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三、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广东省语文中考考纲》中要求“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是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语文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分析课外阅读文章《海鸥乔那坦》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回忆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讨论可知: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动作行为描写、神态描写;对人物的描写有时也采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再让学生讨论:《海鸥乔那坦》这篇文章对乔那坦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本文的主题与我们曾经做过阅读过的《捅马蜂窝》的主题思想有何异同?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怀疑和思索,发现了问题,但有时只是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与师生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自读课文,然后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提出来,经仔细研读后,学生自行提出了问题。老师就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闰土前后性格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杨二嫂为何从‘豆腐西施变为‘圆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这种合作性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师问生答的启发式教学,而是老师把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归纳整合为对课文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反馈给学生。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思维强化为训练程序,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包括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多余的讲授和不着边际的指导,从时间上确保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课堂上强化了合作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和氛围,学生的探究才有了示范、基础和条件。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探究式学习方式才能得以推行。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74.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2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