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
范文 | 【摘要】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几千年来,以诗文为载体的传统美德灌溉了炎黄子孙,并成为中华文化历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习古诗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学生在写作中妙用古诗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这样便是文有诗词言自华了。 【关键词】积累 古诗文 背诵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24-01 如何使学生“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我觉得应该积小流汇成江海——重视“经典诗文”的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典诗文”的学习亦是如此,实际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作保障。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背诵大量的美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一个外在到内化的过程,经典诗文也不例外。在学生的眼中,古代经典、诗词歌赋都是离我们年代久远,与他们有“代沟”。如何让学生走近诗词,走近经典呢?我觉得我们应当把它们生活化,放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可以抬眼可见,触手可及。学生可以通过眼、耳、口等不同的感官去吸收。我在班级里创设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我在黑板旁边开辟了“每周一诗”栏目,将每周要背的内容抄写在栏目里,这样既引起了学生们的重视,又能使学生玩耍之余抬眼一瞥,无意诵读,加深印象。此外,我还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贴上要积累的古诗文,定期更新,让学生感到新鲜,乐意主动去诵读、记忆。通过营造古诗文阅读氛围,学生与古诗文“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积累古诗文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功,背诵是积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手段。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1.找准时间 什么时候让学生背诵诗文,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每天早晨抽出5分钟向学生推荐一首(篇)好诗文来诵读,中午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工整地书写,对于基础好的學生一天背一首不是问题,鼓励多背,但对于记忆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以一周为期,定为“每周一诗(文)”。 2.找准内容 至于要选什么经典诗文呢,可以结合文本,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选文上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分别推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对于中高段学生,老师推荐一部分经典诗文,可以根据朝代的不同,推荐名人名诗,可以随着时节的变化推荐描写春夏秋冬的诗文,只要内容丰富点就好。 3.找准方法 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但是由于古人的说话方式与我们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读古诗词不是很容易,背诵起来更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背诵方法: (1)听音乐背诵法。科学研究证明,音乐能够改变大脑的活动。老师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时,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背课文,既得到精神的愉悦,又能强化记忆。 (2)唱歌背诵法。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古诗新唱,把熟悉的乐曲填上诗词,只要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兴奋点”来指导他们背诵古诗词,那么学生背诵古诗词时就不会再是头昏脑胀,而是精神振奋。 (3)循思路背诵法。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词时,可以从解读古诗词的章法入手。例如罗隐的《蜂》,前两句写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反复地诵读“经典诗文”有时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让枯燥的“经典诗文”经常得到复习,而又让学生“乐”于去巩固?我做了以下尝试: 1.诗画相融,乐在其中 我鼓励学生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形象地将诗意、寓意或主题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我还让学生用“一诗一画”的形式编辑自己的“古诗集”。每年的读书节都有展示活动,把学生的积累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还有以古诗词积累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内容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 2.勤于动笔,不亦乐乎 “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是积累的重要手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古诗文积累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熟了才能生巧。例如,谈到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出现在了同学们的文章里;写到春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然跃上纸面。当学生成功地在写作中运用到自己所积累的诗句时,就会感受到摘抄带来成就感,摘抄的动力也就来了。 3.古今合璧,乐而不厌 经典诗文的语言凝炼、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能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在古诗教学的探索中,我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把单纯无味的文字积累变得声色俱全。 如杜甫的《绝句》有视觉上的黄鹂、翠柳、青天、白鹭,也有听觉上的鸟鸣;有近景“万里船”,也有远景“千秋雪”。作者从多角度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声、色、动、静、远、近结合的绚丽生动的春的立体图景。我将这幅美丽的图画利用电脑课件映现在他们的面前,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有声有色的描写,令他们久难忘怀。 总而言之,积累有多少,语文就有多少。古诗词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需要紧抓语文课堂教学,还要以多种形式进行积累,更要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运用古诗文。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文有诗词言自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广西教育》2014年005期,《积累古诗词的三种方式》,黄海华. 作者简介: 叶广敏,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