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范文 | 【摘要】通过借鉴柯氏模型,提出了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基本模型,对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过程分教学反应、学习效果、行为能力、成果收获和就业导向五个层面,对每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針对评估过程涉及的相关思路与具体方法进行讨论,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性教学 效果评估 柯氏模型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研究——以效果评估环节为视角”(项目编号:ZJC1709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34-02 引言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是检测实践性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也是进一步优化实践性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目前,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学时中的比例高达30%-40%,这充分表明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实践性教学现状及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现状。因理念、资金或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不均衡。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流于形式,导致实践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目前我国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总体不高,并且缺乏创新,平台搭建有一定的局限性,开放程度不够。教学效果评估机制落后,评价手段单一,往往通过一次简单的考试分数定成绩,不重视过程和效果的延续。 (二)研究意义。研究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实践性教学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响及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形式到考核结果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使学习形式和考核形式更加多样化。通过评估能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准确定位并不断改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建立考核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分层次实践性教学,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教育创新。通过探索和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分析教学效果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起具有可推广的、实用性的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框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柯氏模型在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中的引入和应用 针对培训的过程效果,柯氏模型提炼出“反应——学习——行为——结果”四个层级。分别从被培训者对培训组织及讲师、课程的满意度;在思想理念、科学知识、工作能力、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收获;在培训后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改变;组织在既定时期内取得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等方面的业绩四个层面作为主要的评估内容。借鉴柯氏模型,将实践性教学效果采用教学反应、学习效果、行为能力、成果收获、就业导向进行评估,如表1: 第一层级是教学反应评估。主要了解学生对实践性教学安排的总体反应和感受,评估学生的满意度指标,考量学生对教学安排的反应,对实训项目结果、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实训的内容、方法、形式是否恰当的看法等。第二层级是学习效果评估。重点测定学生的相关技能的获取程度,对基本原理、实战技能的领悟和掌握程度。第三层级是行为能力评估。突出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考察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相关实践行为变化,进而判断传授的知识、技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第四层级是成果收获评估。通过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及相关职业资格证的获取进行评估。第五层级是就业导向评估。实践性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带动学生就业创业热情。 三、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模型的应用 (一)通过评估结果制定评价标准。教学反应、学习效果、行为能力、成果收获和就业导向五个层面进行的评估结果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分别制定评估标准,优秀的评估标准分别是优秀率30%以上、良好率60%以上、达标率100%;良好的评估标准分别是优秀率20%以上、良好率50%以上、达标率100%;一般的评估标准分别是优秀率10%以上、良好率40%以上、达标率100%;较差的评估标准分别是优秀率低于10%、良好率低于40%、达标率不足100%。 (二)通过评价结果制定相关措施。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当评估结果为优秀时,说明通过实践性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教学目标,实践性教学课程具有可持续性性和可推广性;当评估结果为良好时,说明实践性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实践性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性和可推广性;评估结果为一般时,说明实践性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只能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对部分实践性教学内容没有很好掌握,需要对不足内容进行二次教学;评估结果为较差时,说明通过实践性教学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需要对相关课程或培训教师进行调整,重新进行教学。 四、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各个相关主体实践性教学的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的相关主体,学生、教师、院系、学院和企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了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主要专业能力课程实践教学标准。结合学生管理模式,设立普通成员、实训小组长、指导教师、教研主任和主管领导的五级管理模式,同时制定专门负责教师担当实践团队的保障工作,对接前期的相关工作安排和后期的收尾工作。各个相关主体在整个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都能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教学计划安排。 (二)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进行虚拟的实践操作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高职院校很多实践类的内容受场地和经费的限制,不能还原真实的岗位环境,这也是高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的短板。同时就业面临着专业技术不对口、没有实践经验,不能立刻上岗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合作的方式,让企业走进校园,针对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性培训,把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学校,让学生和老师接触到前沿技术,一方面教师能接触前沿的技术变革得到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实际操作,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面对真实的岗位。对于实操技能要求很高的相关知识,可以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承参与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制定,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常态,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队伍的稳定。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稳定的实训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可以使相关人员投入更多精力在实践性教学中,同时可以使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五)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整个环节形成闭环,注重成效及反馈。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从个别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否来判断,同时也应体现在实训课程及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指导教师的辅导方法是否正确及实训效果。不能让实践性教学成为学生“放松”的课程,让时间考核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各方的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江等.岗位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逻辑路向和基本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10-13. [2]段长存等.高职实践教学模式及实现路径的研究报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 [3]赵艳等.国内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6):793-795. [4]杨兴华等.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4):58-60. 作者简介: 周莉娜(1984—),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