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医药治疗失眠进展
范文

    杨小琪 伏安成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各类电子用品对人的诱惑,导致人的心越来月浮躁,失眠不仅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也常出现在青少年人群中,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不仅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影响精力,同时,长期的失眠对工作、学习、生活质量、情绪都带来极大不良影响,西药治疗失眠副作用较大,依赖性强,停药后,容易复发,中药副作用小,是很多失眠患者的首选,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给予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失眠;进展;副作用

    失眠是以频繁、持续的入睡困难或者睡着后易醒,睡眠质量较差等综合睡眠障碍,长时间的失眠会伴有其它机体功能的损害和情志损害,不仅容易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也会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西医治疗失眠是以重塑睡眠-觉醒节律为主,如三环类抗抑郁药、褪黑素等,药物具有依赖性、成瘾性、宿醉感、头晕等不良反应,临床上应用已经受限制。中医将失眠称作为“不得眠”、“不寐”,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有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失眠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可完全替代西医药,是治疗失眠的新思路。本文就中医药在失眠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失眠的中医病机与症候

    1.1 失眠的病机 中医对失眠的发病病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常见的有脏腑失调、阴阳失调、邪气等,有研究认为失眠发生的总病机为营养失调,通过对失眠症患者辨证治疗认为,阴阳消长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节律是一致的,人体营养失调对睡眠、觉醒造成影响,古文献中《灵枢·口问》中记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痰湿阻滞、气血亏虚也是引起失眠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心、肝、肾、脾等脏器失调也有关[1]。

    1.2 脏器与失眠的关系

    1.2.1 心与失眠《景岳全书》中记载:“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明确指出睡眠是由神主宰,神又藏于心,心主神,神不安,心则乱,心乱则不能寐也;《素问》中:“心主血脉、藏神,诸血者,皆归于心;心者,其充在血脉”,意识说心、血、脉三者连在一起,结合现在人的生活规律,熬夜,耗伤阴血,浮躁,郁而化火,扰乱心神,故不寐[2]。

    1.2.2 肺与失眠 中医认为肺功能失调也会导致不寐,肺气宣降失调,导致气血失去运行的能力,影响肝之疏泄,导致失眠;肺主宣发卫气,卫气运行有赖于肺,肺气过盛,则卫气升降失常,导致失眠;肺属金,可肃降浮越于上之阳气,收藏于阴,阴阳相交则寐。

    1.2.3 肝与失眠 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肝藏血与睡眠的生物节律性关系灭企鹅,肝所藏的血根据各脏腑需求进行灌溉,若情志不舒,导致肝失疏泄,藏血失调,节律打乱,则不能寐。中医改过为肝郁气滞、心肝火旺、肝血不足、肝阳上亢、肝胆气虚等类型,无论是那种所致,均可调肝治疗。

    1.2.4 脾与失眠 《素问》中记载:“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之逆也”认为脾在生理解剖与心、胃只有一膈相隔,相互影響,心阳与肾水相交赖于中焦脾胃之枢纽,升降有序,则水火相济,气血、物质靠脾胃生化来源,脾胃的运化能力和人的寐有直接关系,不寐主宰于脑,基础在脾胃,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睡眠与觉醒,但是又借助脾胃来滋养[3]。

    1.2.5 肾与失眠 《灵枢》中记载:“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阳气盛则不寐”,认为不寐病机为阳不入阴,肾性不寐与肾阴不足、肾阳虚有关,需鼓动肾阳,温阳安神,滋养精血,兼以疏肝[4]。

    2 失眠的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依然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具有高效、简便、费用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采用中医药及相关治疗技术在失眠的治疗中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常见的有内服和外用,如汤药、推拿、拔罐、针灸、刺血、耳穴压丸等,各类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互补。

    2.1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如百乐眠胶囊可缓解焦虑、抑郁型失眠;乌灵胶囊治疗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以及心胆气虚症失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头昏脑涨型失眠。

    2.2 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不同症候进行分型,如痰热内生、上扰神明给予清热化痰疏肝汤剂;阴虚火旺采取自拟滋心汤辅助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疏肝解郁法治疗经期失眠女性;养血安神汤治疗心神不安型失眠。

    2.3 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失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针刺五脏背腧穴,如双侧心俞、肺俞、肝俞、肾俞、脾俞等穴位,对失眠症状有一定的改善。

    2.4 推拿治疗 推拿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益气活血,采用足少阳胆经推拿治疗,选择头部颞侧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进行扫散法,那肉本神、阳白、头临泣、风池、承灵、正营、天冲、头窍阴以及帅谷等穴位。

    2.5 拔罐治疗,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俞穴、奇穴安眠穴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中医治疗失眠的进展

    中医在治疗失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失眠障碍的研究以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为总纲领,各家学者切入点不同,各具特色,疗效已经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但是,中医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失眠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疗效缺乏统一性;其二:中医辨证分型多种多样,临床医生辨证未能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其三:临床治疗仅单一的汤药或针灸,很少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联合的治疗模式,未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探寻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生理、病理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加方便,有针对性又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顾颖敏,冼绍祥,黄宇新,等.中医药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的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4):128-130.

    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等.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9,21(06):87-89.

    郑舒月,王媛媛,彭浩轩,等.中医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3):2662-2670.

    刘丽君.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8,16(07):28-3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