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范文 | 李云兰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进行生活、劳动和学习时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可以有效的指导人们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不仅可以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更可以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语言、思想、方法,是人类进行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尤其在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数学是人类一种文化,其内容、思想、策略是现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使学生样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小学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11-01 “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好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 但做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面》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走进教室时,我开始播放《钟表店》这首歌,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好,静静地伶听,美妙的音乐声中不时传来各种钟表的声音,教室里安静极了,音乐一停,我轻声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听到了闹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我听到了座钟铛铛报时的声音。”“我听到了布谷鸟钟报时的声音。” “那你愿意和钟表做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表”一节课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学生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耳朵伸得更长了,急切地想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教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對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三、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听是人们最基本的语言活动,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但在我以往的课堂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我在讲台卖力地讲着,学生看似在认真听讲,可一提问,有的学生连我的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老师说话尚且如此,同学发言时,认真听的同学就更少了,多数同学认为,老师点了别人,就和我没关系了。在小组讨论时也有这样的现象:讨论时,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是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成“吵架”之势。讨论过后, 被老师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可没等这同学说完,就会有其他同学争相举手,要表达不同意见。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随意和低效。 其实数学课堂光有老师的夸夸其谈和学生单个表达是不够的,教学效率是不会高的。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这样才能学到知识。 四、注重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小数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借助数学问题的科学导入,营造出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结合自身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和集体探究的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图形与变换”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既可以引入七巧板游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做一些裁剪游戏,在学生在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下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数学课堂上来,保持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刘经宁.体验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J].才智,2011(01):87. [2] 邱汉林.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3(18):110. [3] 林雪容.小学高年级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28-229. [4] 程文华浅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9):3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