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
范文 |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当前高职元院校中青年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系统教学的重要方式和阵地,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推进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下大众化着功能也将得到显著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在开展的环节中也要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通过对自我教育的强化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全面推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育改革工作进行推进,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显著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96-02 思想政治课程是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当前对马克思主义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落脚点。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不仅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程度,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检验标准。为了实现对高职院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效性的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实效性,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需要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在中心地位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教育的环节中,还应该加强对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从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学习和发展中感受到课程的魅力。为此下文也将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为显著的帮助和影响。 一、对自我教育的教学原则进行强化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实际上就是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最终确保马克思主义转变为群众认识上的共同目标,这对于人民群众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利益下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人民性则是马克思主义最为基础的品质保障。在对马克思主要理论进行发展的环节中只有实现和人民群众的结合,才能实现群众对思想的理解,最终在发展中形成巨大的思想和物质力量[1]。 要想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进行贯彻和落实,首先要求廣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目光落实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上。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在基础思想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才能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更需要将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要有效的向学生进行传达,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扎实,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念奠定基础。 教材虽然不是是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但却是学生获取思政教育知识的直接来源[2]。基于此,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之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应用引起关注和重视,也就是深入的、详细的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感受和吸收,进而扎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二、开展对话式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中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构建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虽然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最终产生的决定性作用仍然是学生的自我构建。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教学对象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进行忽视,因此每个人都是处于变化的个体[3]。所以,在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更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发挥,倡导教育工作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在此环节中,加强对对话式教学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对这一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不仅能促进教师更为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进行提升。教师只有保证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和学生的交流,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广大学生将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的转化为的自身信念,最终在学习和生活中将其有效转化为自觉行为[4]。 三、加强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践和参与性 通过对我国众多高职院校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当前职业院校中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的认识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与学生未能正确的开展相关学习策略和方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之前传统的教学理念下通常认为,学生只要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且通过每学期相关的考核即可,但其实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性并不高,也难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全新理念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身参与或是感受,能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全新的认知,因此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5]。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学习,以便帮助学生获取更为真实感受和体验。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对实践性和参与性的重视,相信将对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有着更大的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更有效的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推进,就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用更为直观和科学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理念进行宣传与推广,实现理念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总而言之,当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不仅是对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程度,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检验标准。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今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显著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正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51(6):52-55. [2]刘云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电大理工,2017,59(4):61-62. [3]任文旭.网络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7,26(5):56-57,96. [4]裴智民.简论协同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34(6):54-56. [5]王石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55(13):158-159. 作者简介:彭佩林,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30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