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作文:思之则清,辨之则明
范文

    陈宝祥

    高考作文,历来是万千考生得高分、拉差距的必争之地。要想在高考中独领风骚抑或胜人一筹,务必在“思辨”二字上痛下功夫。思,乃行文之基石;辨,为行文之灵魂。自从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由命题作文变身为材料作文,这无疑对学生的审题、行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思辨。始于审题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自应从审题开始。材料作文之难,最先体现在材料的审读上。一则材料,可短可长,花开数朵,欲表几枝?回顾近五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材料在不断精简,为考生创造的思维空间在不断扩大,审题难度也随之增加。

    学生审题的准确度,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数量与信息呈现形式直接相关。材料越长,为学生提供的信息就越多且越明显,则越能减少学生审题的偏差。2012年是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时间交界点,因此,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作文题“忧与爱”,这无疑为考生们指明了构思与行文的方向,审题难度较低。2013年的材料作文开始步入正轨,不再采用“材料+命题”的方式,而是直接选取小段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解读材料并据此行文,审题难度开始提升。2014至2016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材料呈明显精简趋势,提供的信息渐具“隐匿性”,学生构思、行文难度进一步加深。

    作文材料不断精简、信息愈发难觅的趋势,直接要求学生提高审题能力。思辨,也从审题开始。思的,是材料;辨的,是立意。通读材料,获取信息点,构思立意,构建框架,行之于文,这是学生审题、构思、行文的一般步骤。阅读并理解材料是首要环节。

    所谓思材料,即读懂材料,正确获取信息点,明确立意方向。高考作文材料中包含的,一般不止一个信息点。考生阅读材料审题时,除了2013年的“自然”与“社会”较难读出,其余四年的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或直接点明,或明显易寻。因此,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应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引申、推导出准确的作文立意。

    二、思辨,承于構思

    材料理解到位,明确作文立意后,考生落笔。此时落笔,不为行文,只为构思文章结构框架。框架构建,也是考生思辨过程的体现。是平铺直叙,还是起承转合?是深入浅出,还是暗藏玄机?

    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以议论性文章为主,采用的结构模式多为“引-议-提-联-深-结”六字模式。引:就是引用材料。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你的思与辨都无从依附。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辨分析。提:就是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联:也是最能体现思辨性之所在。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要给人思考回味的空间。

    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议、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只要符合思维的有序性,思考的准确性,便是好的行文结构。

    三、思辨,终于行文

    立意、结构敲定后,考生已在心中大致成文。此时下笔行文,心中已有机杼。行文之思辨,在于排篇布局;思想之深度,需要字斟句酌。文体不同,则考生思辨能力的体现方式不同。

    若作记叙文,思辨能力体现在何处?叙述内容、叙述方式皆能体现。2014年满分作文《跳水》刻画了年轻健康的“他”和年老多病的“他”,以两者的不同境遇以及不同心理状态与追求,凸显青春的不朽。2015年满分作文《传承的智慧》描绘了爷爷做的玻璃佛龛、玲珑花灯等小物件的精巧,在平凡中凸显爷爷的奇思巧计,写出了“智慧的样子”;而《小巷面条香》同样通过对小巷中一家普通平凡的面馆及面馆老板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作者心中“智慧的样子”。不难看出,若做记叙文,作者的思辨能力便体现在如何在叙述中切中要旨,深入剖析。记叙文的文章主旨,往往体现在语言、神态、动作、环境等细节描写中。例如:《跳水》一文中,作者笔下的“他”在逐步发生变化,从“步幅缓慢而无力”到“咬了咬牙”,再到“笑着将药顺着风扔了出去”,一步步推进,在动作、神情的细微变化中体现情绪变化,在年老与年轻的对比中阐述“青春不朽”的立意;《传承的智慧》一文中,作者以一句“每一条接缝都是笔直的,每一条花纹都是对称的”描述爷爷做的玻璃佛龛,从“接缝”“花纹”等细微处,凸显爷爷手工制作技艺之高超,以传神之笔刻画“智慧的样子”。

    若作议论文,思辨能力体现在何处?论点、论证、论据皆能体现。2013年满分作文《静静呵护一朵花开》中,作者用张晓风笔下那株“倔强地遵守着出生地的时差”的昙花以及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的事例,阐述“不去打扰的欣赏才是真正出于心底的珍视”这一观点,深入浅出,阐述自己对“自然与社会”这一命题的认识与见解。2016年满分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中,作者从《庄子·齐物论》、义玄禅师、钱钟书的《论偏见》等多个角度论述,阐发“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的观点,从而论述“创新”的重要性。作者的思辨能力往往体现在论点的新意、论据的翔实、论证的广度与深度上。

    作文之魂魄,在于思辨。审题三思不为过,行文三思亦不为过;立意多辨重要,行文多辨亦重要。一篇好的作文,立意是基础,思辨是灵魂。如何在审题、行文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是对学生的莫大考验。思之则清,辨之则明。作文高下,思辨决定。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