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
范文 | 周胜彩 【摘 要】本文结合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阐述了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介绍了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055-02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给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企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电子产品装配工、维修工岗位需求开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专业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同时,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其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近年来,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课程模块中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情况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相对应,其课程的职业定向十分明确,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操作技能。 因此,破除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建立符合行业需要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1.依托专业实训室平台,构建实训教学模块。 在深入分析电子行业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确定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维修和电子产品设计为专业的主要学习领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实训室为平台,把专业学习内容整合为几个模块,如:电路基础模块、电路识图模块、电子装配模块、电子产品调试模块、电子产品检修模块、电子产品设计模块和创新模块等,这样将专业内容融入模块中,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将课堂搬到了专业实训室,利用模块最大限度地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使能力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例如在讲授电子产品结构原理时,利用幻灯、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产品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连接关系等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 2.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过多的理论进授无助于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各教学模块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地将书本上的零部件、具体的工作原理展观在学生面前。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学生就能较快的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例如,在讲授电子仪器仪表时,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各种检测仪器,利用各种仪器仪表进行检测诊断和故障排除,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专业技能的形成。 职业教育直接为企业服务,在教学中以理论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知”,更强调“做”。结合岗位要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人才。 3.分解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项目的实训中,往往是将电子产品分解成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例如,在电子产品维修的模块中,要按照信号流程,将电子产品分解成机械故障和电路故障,逐步缩小和排除故障,培养学生分析故障和解决故障的能力,以达到电子产品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实训目的。 4.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须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正常开展,才能在一体化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动手操作方面能力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拉出去能用,送回来能讲,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能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熟悉企业技术及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用工制度。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成效 从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来,专业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了,动手能力强了,企业对毕业生表现了明显的青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由于一体化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的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以及老师指导下对电子产品各机械和电路的解体、检修、组装及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和实践“教师、师傅一体,课堂、车间一体,生产、实训一体,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一体,能力、素质培养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来,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参加各种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以上奖励10人次,;省一等奖12人次,省二等奖18人次。 4.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观念和教学实践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分工明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困惑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以来,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一体化教学设备缺乏。 不足以开发足够的课程模块,在模块式教学中,各模都是基于设备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因为设备的欠缺,目前还未能开发出足够的用于教学的模块,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需进一步加大对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将理论讲解、仿真学习、实践操作等融为一体,搭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模拟现代工厂的布局和设备,将企业文化引入其中,让学生在校就能感受企业精神,促进综合素养的养成。 2.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不完善。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及时结合,这就需要相应的校本教材作理论指导,否则,一体化就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原有学科体系,围绕典型的工作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改革教材编写模式,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3.教学内容尚存在重复现象。 在课程安排,模块设置上,为了配合教学时间安排,在一些模块的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和规范教学内容,做到模块前后衔接,内容紧凑,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现象。 总之,中职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卓娜.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新教育时代,2016年33期. [2]宋淑红.职业学校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