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渗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文

    春晓萍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落实不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对策,希望教师能够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85-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还要挖掘语文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轻思想品德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认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对语文教学的任务认识不足,尤其是不清楚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过分追求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的高低当做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即使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落实程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趋势下,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更多的放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情感投入不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小学对品德教育的要求也很低,他们只要求学生能夠掌握相关知识,而对学生是否真正在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没有过多的关注。例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经常会让他们写读后感,很多学生直接从网下载别人写好的读后感来交差,根本没有仔细思考文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检查作业时也是草草了事,对学生是否真正体会课文的内涵及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都无从了解,这种做法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毫无用处。

    3.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滞后

    目前的状况是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教师还比较重视对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状况进行评价,平时的课堂上广大教师习惯于只评价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堂上品德教育的落实既缺乏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只关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情况,学生毕业升学依据的是学科知识的考试分数,唯一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情况的操行评语缺少客观真实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1.在了解写作背景中渗透

    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都不相同,课前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提升品德修养。例如在教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背景资料学生了解到这篇课文写的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大地时,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毅然选择了坚守岗位,与病魔作斗争的事。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容易感受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产生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2.在学习课文中渗透

    学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或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或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的美。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要从指导字词句开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具体情节,感受主人公崇高的道德品质,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海底世界》一文主要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品味词句,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奇异世界的动物、植物、矿物的丰富及优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指导朗读中渗透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熏陶,在朗读中获得审美享受。”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就会和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陶冶情操。例如在教学《爱我中华》这首诗时,采用范读、齐读、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对重点词句进行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通过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诗歌内容,也增加了热爱祖国之情。

    4.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的思想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观察社会,深刻的认识社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训练学生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内心,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学《面对错误》这单元的笔下生花时,先通过三篇主题课文的回顾,让学生感悟到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说自己以前犯过哪些错误,真实的记录自己当时是怎样面对错误的,然后说说这种做法对不对,应该怎样做才对,通过习作学生不但掌握了叙事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学会了应该怎样正确的面对错误,受到了思想教育。

    5.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每天在语文课前,提倡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通过演讲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又适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余时间经常召开故事会,通过讲英雄故事、诚信故事等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也能将课堂内外的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要选好切入点,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潜移默化的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