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张立均 【摘要】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其“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责任,如何实施“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课题。高职园林专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已任,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建立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目标与考评体系,为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园林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32-02 引言 《大国工匠》系列记录片的播出,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在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讲话和座谈中,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推向高潮。以“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等职业精神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在社会各领域引起空前关注和热议。尤其在“中國制造2025”向中高端产业转型升级迈进的今天,“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培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1]。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其“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责任,如何实施“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一、高职园林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与要求,即“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正是“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2]“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就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工匠”。这种“工匠”是对目前高职院校秉承的“实用够用技术技能”人才观的纠正。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正在接受这种理念,逐步从数量扩张式向质量内涵式进行发展,并试图建立以培育“工匠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1. 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对“实用够用技术技能”人才观的纠正,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高职园林专业实施项目式课程教学已有八年之久,与其它高职专业一样,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实用够用技术技能”的人才观,但事实上,专业老师已经普遍感觉到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忽视园林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支撑等,在理论基础一块明显存在劣势。用“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念研究高职园林类专业的教学模式与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 2. 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园林行业先进人才的输送提供支撑。工匠精神在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目前,我国的园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园林行业人才需求量持续上升。当前我国高职园林专业发展趋势总体良好,然而在学生培养中存在重技能教学轻素养教育、学生从业价值观有待纠正等问题,从而不能培养出行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园林工匠人才。[3]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园林行业先进人才的输送提供支撑。 3. 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探索高职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模式和途径。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工匠精神强调“德艺双馨”、“技德兼备”,而这些正是高职教育的终极要求。[4] 将锻造学生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培育工匠精神为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目标下,建立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随即,理论界对工匠精神的关注迅速升温,有关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培育意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归因分析以及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等。这些研究对于职业教育借鉴、吸收和弘扬工匠精神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已取得的成绩 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和价值理念研究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内在涵盖“技”、“术”、“心”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又覆盖了工艺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工匠精神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高度统一,“工匠精神应该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2)高职院校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既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3) 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研究。大多数研究认为要从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就业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工学交替校企融合等多方面对学生渗透和塑造工匠精神,让他们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2.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对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 研究浮于表面,缺少深度和可操作性。“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具体的路径实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强。绝大多数研究仅指出了培育的有效方法如:加强校企合作、融入课堂教学、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等,而缺乏具体实施方案,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 (2)研究忽略與实例相结合。“工匠精神”与具体的某个高职专业相结合的研究偏少,相对滞后。仅有个别人对高职设计类专业和建筑类专业、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工匠精神”的养成进行了探讨。 (3)研究缺乏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跨度,从人们普遍关注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到如今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还鲜少有人对“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实践研究。 三、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1.建立合适的教学模式 只有将“工匠精神”和实际工作情景、具体的工作任务联系在一起时,学生才能够感悟到工匠精神的本质。因此,校企联合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学生的教学理念被普遍认可,但在实施时,企业的教学任务常被无形弱化,变成学生的自主实习,这虽然与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直接关系,但也与教学的模式有关,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在企业实行。探索有利于企业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 建立合适的课程体系 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走出去” 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累积经验。如今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一般最后一年或半年时间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在设置时,重视学校教学而忽视了企业教学,所有的课程教学在学校完成,企业只是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课程设置,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缺失,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是教学的主体,但企业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应该设置有相应的课程在企业中完成,有企业派专门的人负责完成课程教学。 3. 建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路径,不仅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还要结合不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环境而定。特别是在具体的实践方法上,各个学校的差异性更加明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路径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构建园林类专业的新教学目标,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实现。 4.建立合适的考评体系 高职园林专业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是用试卷进行考试,或者是对某个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如园林史等理论性强等课通常用试卷进行考试,而园林景观方案设计类等课通常是对项目作业进行评分,无论哪种方法,考核的重点都是60分及格线,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过及格线。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处事方法、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和追求极致的理想信念四个方面。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强化过程性评价,把评价的反馈作为提高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学生的职业技能逐步得到提升,养成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不仅要把项目作品质量从60%提高到99%,更要从99%提高到99.9%,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中国质造”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高职园林专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已任,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建立适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目标与考评体系,为培育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而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晴.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与理性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J],2017(16)02:5-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3]章黎黎,李兴武.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园林技术专业为例.现代商贸工业[J],2018(39)09:158-159 [4]张文颖,马维鸽.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湖北林业科技[J],2017(46)06:73-7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