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技术背景下教育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范文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一种教育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管理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在理念,方法和评价方面面临着挑战。挑战需要教育管理者重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智慧型的教育管理方式和建设多元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技术;教育管理;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81-01

    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这对教育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时代,教育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师生教和学积极性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教育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善各类办学要素状态及其组合状态,致力于培养情感丰富、道德完善、独立思考的社会型人才。而教育作为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影响。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对传统教育管理提出了许多挑战。教育管理者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在利用新技术优势的同时化解其弊端,对教育管理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技术背景下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教育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现代化的教育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但是,区别与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人本化,人是教育管理的价值归宿及终极目的;科学的管理决策应基于对信息的科学分析;互动性,管理过程中应强调参与和体验,注重互动反馈。这些特征是基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特点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产生的,对于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掌握这些特点,应对新技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带来的挑战,扬长避短,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新技术背景下教育管理的挑战

    教育管理活动是在遵循教育活动规律和尊重教育活动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教育管理活动存在诸如技术限制和观念落后等因素导致效率低下。新技术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些弊端,但同时也会产生背离管理目标的新的弊端,这无疑会对教育管理活动产生多方面的挑战。

    1.新技术挑战教育管理理念。

    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教育管理活动可以将各方面资源有机结合,智慧教育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但是新技术之于教育却是"双刃剑",各种技术风险、社会风险、思维风险及人的异化风险涌现,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技术哲学理论认为,现代生活的苦难和罪恶,人的各种异化,都源于科技工艺。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个人价值的被吞食,技术改变社会万物的存在方式。新技术背景下我们将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在。在教育管理领域,面对诸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如何避免“技术至上”理念的影响,将是每个教育管理者都将面对的挑战。

    2.新技术挑战教育管理方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常态。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教育管理是深入和跨境的。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科层制的教育组织结构也受到影响。在垂直化分布的科层结构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层级的增加,信息传递的速度随之变缓。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信息传播渠道将是多层次,全面的。教育管理的权力将分散和分享,但管理网络的扁平化也将导致管理组织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组织秩序,保障组织效率,是教育管理方式面临的新挑战。

    3.新技术对教育管理评价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价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评价方法和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单一。基于新技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数据来源多样化,综合性强,极大地提高了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教育教学质量大数据平台的实时监控,旨在推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改革。该技术突破了师生两大主体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彻底改变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它也对传统的教学管理评价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新技术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应对

    在新技术时代,教育管理者应该辩证地看待新技术,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学习运用新的技术。同时,应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使其成为教育管理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1.重塑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受到教育规律和教育活动主体特点的影响,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使用新技术时,树立"人自身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以人的终极关怀为根本宗旨。同时注重价值理性,放弃工具理性的指导方式。将工具理性纳入新技术价值理性的指导框架,实现新技术与教育管理的伦理、观念、方法的良性互动,建立动态的契合体系。通过理性地对待网络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避免在管理过程中被技术所控制,达到现实社会与虚拟系统的同构。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管理文化应抛弃单纯的数据理性,将人文关怀的色彩融于管理的过程。在冰冷的技术理性面前,防止人的尊严与价值被降级和疏远。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将人的尊严、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目标。在教育管理文化和指导思想建设中,一定要避免“技术至上”思想的产生,要做到弘扬技术理性而不盲目崇拜技术,规避新技术的负面影响而不否定新技术的正面作用。当然,克服新技术在教育管理理念中引发的挑战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总之,在新技术时代,教育管理者应该辩证地看待新技术,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使之成为促进教育管理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2.建构智慧型的教育管理方式。

    新技术背景下,学习过程的组织、形态、结构都产生巨大的变化,相应地,教育管理的过程也产生了不同以往的特点。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传统的教育管理决策过程中,教育管理者更多的是依据自身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的逻辑判断,缺乏数据的支持。而“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管理转化为教育智慧管理,更加注重管理数据与信息的全方位收集与分析,这成为智慧教育的技术支持和核心要件。在发展为教育智慧管理后,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相关的数据,如生源分布、政策动态、入学率等,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更加快速、针对地面对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更加高效地处理管理中的矛盾与隐患。这一变化将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变化的高层次体现,也是推动教育治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动力。它体现了科学化,数据化和管理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宏观决策的科学化,教育管理信息化,监测评估的精确性,更加有效促進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管理评估体系。

    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评估教育管理。针对原来的单一、笼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进行合理化,建立一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指标,规范评价体系。关于教育管理评价的主体,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已逐步变得多元化,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参与者。评价的内容也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逐渐褪掉原来的行政色彩,所以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是否可以在学校获得个人发展机会是评估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和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教育管理者转变理念,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并在工作中自觉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毕建新,陈雅,巧建明.面向科学大数据的云计算平台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白如江,冷伏海.“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整合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01).

    [3]卜浩然.云环境下教育大数据安全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4]邹太龙.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可能走向及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17(11):10-16.

    作者简介:李平(1995-),女,河南南阳,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