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儒家仁学思想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范文

    吴盼盼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动力来源,探索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撑,已经成为当下需要迫切回答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儒家仁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回应了这一时代问题,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仁学”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用的教化模式,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做出了理论建构和实践策略方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仁学;文化动力;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1-01

    当今世界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不能想象的。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调整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巨大的冲击,由此也导致了诸多政治观、经济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显然需要“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领域,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实现儒家仁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相合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就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化也经历了从“士大夫”向“知识分子”的集体转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式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文化多样并存的格局。因此,儒家仁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文化基础。

    二、从道德发展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仁学思想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认知、道德认同、道德内化经验,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重大借鉴意义,由此展开从道德发展的角度分析儒家仁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1.儒家仁学思想在道德认知方面主张。

    (1)对道德主体自身的认知。

    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认知和改造世界的道德行为者,一方面,他具有自然属性,即人的情感、欲望、利益等;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即在社会道德要求下,必须具有相应的道德判断能力。因此,道德主体只有对自身的主体地位获得认知,才能获得道德行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作为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对“德性”的认知。

    对“德性”的认知是道德主体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采取行动时对道德规范的所有认识,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具体而言,它体现了道德主体对社会道德现象,特别是对道德责任的一种主观判断。而“道德判断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引导、规定和驱动一个道德个体采取一定的道德行为”。

    (3)对道德发展的认知。

    “人之为仁”的终极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对普遍的人类移情倾向(关心他人利益)和公正倾向(考虑平等和交换)的不断重新组织从而使之成为更合适的一种过程。”因此,主体对道德发展的认知实质上是在道德判断下对道德概念形成的一种新的认知。

    2.道德的认同。

    道德认同是道德主体对相应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从情感和理性层面予以肯定的过程,它又是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道德认同体现了主体道德活动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主体道德判断与社会道德内容的关系状况,还体现了个人道德主体性与社会道德整体性的交互过程。

    三、从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仁学思想作为“传统”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同样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教化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1.教育理念方面。

    教育理念是指“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儒家仁学思想在“人之为仁”的教育理念下,依据其教育目的“仁”的实现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对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儒家仁学思想包含了“测”之事实客观判断和“评”之价值主观判断两个方面,对教育评价过程提供了以下思路: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效果和目标实现,即“质”的方面。定量侧重于实际工作中数据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即“量”的方面。只有实现“质”与“量”相结合,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具体、更全面。

    (2)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道德品质的养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思想道德的评价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评价既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客观评价个体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道德行为。

    (3)整体与重点相结合。

    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但同时也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评价应该从多个层面、多种渠道进行整体性考核,但同时又要明确个体在不同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评价工作有的放矢。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要实现评价反馈对个体自我完善的作用和作为制定决策依据的功能从而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性。

    从教育目的方面来说。儒家仁学思想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明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细化目标提供诸多解决思路: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要合理化、教育目的要有针对性、教育目的要规范化。

    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儒家仁学思想焕发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教育整体性需求、符合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需求。

    从教育方法方面来说。儒家仁学思想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契合在方法论上要注重以下要求: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相统一。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斯.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2.

    [2]郭文安,陈东升.国民素质建构与基础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0-41.

    [3]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75.

    [4]杨国荣.思与所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