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分析 |
范文 | 陈美和 【摘 要】当下社会,随着经济和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温饱早就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反观世界,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殆尽成当下了人类生存中最大的挑战。尤其是我国,在过去一直盲目的发展经济,导致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保护环境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主题。高中的地理教育是高中教育中普及环境保护观念最好的课堂。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探讨,对高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普及方法及其影响,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境教育 方法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58-02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青山绿水,便是金山银山,这便是当下最为流行的环境保护的口号和理念。环境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高中的地理教育,进行对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思想,环境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保护我们的社会,保护这个地球。 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便是宣传环保知识,让人们意识到当下社会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其二,就是可以通过环境教育,来培养出一批环保专业的人才,通过学习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在以后社会的发展中,能够为社会的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高中的地理教学包含着丰富的环境知识,通过地理教师的传授,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学生时代传播下去,为以后社会能够更好的发展作铺垫。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方法 (一)利用地理理念进行渗透 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环境教育的渗透包括两大方面,其一便是人类的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在新课改下,高中的地理教材也发生了变化,增添了人文地理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解的便是人类和大自然,人类通过各自违法的活动和行为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形成的各种自然灾害。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行为虽小,却能够影响大自然。 人类若想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就必须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不去破坏大自然,否则便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例如,人类在山上的过度开采,导致山体树木植被大幅度减少,土质疏松,无法抵挡洪水侵袭,一旦发生大暴雨,便会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若山脚小有居民,结果便是悲惨的。 其二便是讲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当下社会随处可见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水资源被污染,土地资源被破坏,然后便是数不尽土地沙漠化,荒漠化。高中的地理教学就是想让学生明白,我们当时不顾一切的活动,对于社会产生了多大的灾难,而这些灾难最后都会发生在你我身上,对我们产生危害。通过从观念上进行渗透和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通过教学手段进行渗透 当下是信息化时代,与以往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方式大有不同。高中的地理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教学手段也丰富多样起来。 例如,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影片视频,将环境污染导致的恶果,直接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当灾难发生过后,不少的家庭被破坏,孩子没有了父母,父母失去了最珍贵的孩子,哭泣声,哀嚎声,哀鸿遍野的场景,或许教师无法阐述,但是多媒体却将一切,血淋淋的摆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到底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工厂,让学生们亲自观察这些废弃污染带给我们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威胁。只有亲身体验到了,学生们才会在意识上加以改变,从言行上开始行动,将环境教育从课堂带到生活,提升学生们的环境意识。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起到了宣传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高中的地理课堂,不断的为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会让学生中无形的产生环保意识,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环保知识,真正的落到实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比如,学生随手捡起的垃圾,投入垃圾筐内。比如,学生看到未关紧的水龙头,上前将它拧紧,来节约水资源,保护地球的资源。 高中的地理教师,是学生在环保方面最好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从小事中无形的落实环境保护理念,学生便会跟着模仿,提高自己的意识,于此同时,学生在理解了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极大影响之后,便会对周边进行破坏环境的人,勇于说“不”。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一人可传百人,百人便传千人,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落到实处,便起到了宣传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组織破坏环境的行为,实现真正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在课堂上传授环境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环境保护的专业技能,在生活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努力的去实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做到青山绿水,便是金山银山的愿景。 例如,学校和教师为了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观念,在植树节那一天,准备好树苗准备好栽种的工具,带领学生去植被稀少,土地被大面积破坏的山上,进行植树造林,增添绿植的活动。树木成才要百年,甚至是更久,但是,当学生们将树苗栽到土地中,便会让树木永远的扎根于土地,保护这方的土地和百姓。当树木逐渐的成长,便做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加了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途径,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课堂是增加环境知识最简单,最直接的途径,但是,环境教育知识,却不仅仅在于地理课堂。通过对环境知识的学习,学生将环保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将这些部分进行整理分类,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将环保知识融入进去,使得学生即使不在地理课堂,依旧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且,对于面对同一个环境问题的时候,不会囿于一课知识点的淡薄,而会结合多科知识,进行解决,进行不同的尝试。 比如,在学习《绿色食品知多少》一节课的时候,便可以利用生物和化学等多科进行对绿色食品进行了解,通过生物了解何为绿色食品的形成过程,通过化学可以发现绿色食品的合成反应,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于绿色食品进行了解。 明白绿色食品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和积极作用,以此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多科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结语 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部分,它渗透在高中教学的各个角。或许,培养学生形成环境意识,环保意识是漫长的过程,但是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于环境迫害的严重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如果不及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不仅不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更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波.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申少云. 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