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评价 |
范文 | 王岚 【摘 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抽签法把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5例脑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T、D-D、FIB、APTT、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血栓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有助于改善其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关键词】脑血栓;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脑血栓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属于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对此疾病,临床常采用抗血小板类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很多患者预后不理想[2]。因此,本研究对20例脑血栓患者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旨在寻找一种更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抽签法把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35例脑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15)。研究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6.58±7.1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03±0.85)年。对照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6.42±6.69)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06±0.81)年。两组基线资料差異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保持酸碱度、水电解质平衡,吸氧,抗感染,预防心肌损伤,视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每次口服40mg阿托伐他汀钙片(LekPharmaceuticalsd.d.,国药准字J20150080),1次/d;每次口服75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1次/d,两种药物均于睡前服用。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T、D-D、FIB、AP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PT、D-D、FIB、APT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用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PT、D-D、FIB、APTT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脑血栓发病急、进展快,仅有少数患者有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前驱症状。临床对脑血栓常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凝血指标等恢复不理想。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脑血栓成为神经内科探讨的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PT、D-D、FIB、APTT、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更低。此结果与方璟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可见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分析原因:阿托伐他汀不仅可竞争性地抑制3-羟基-3甲基戊类二酰辅酶A,降低胆固醇、脂蛋白水平,还可降低肝脏内胆固醇还原酶和限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其还可提升肝脏表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活性,促使肝脏更好地分解、代谢低密度脂蛋白,进而使肝脏内斑块脂质沉积量逐渐降低,有助于改善机体血氧循环代谢[3]。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机体血氧循环状态,让血小板计数回到基线水平,促使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避免血栓的形成[4]。两种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可更好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达到治疗脑血栓的目的。 综上,对脑血栓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有助于改善其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 参考文献 周木子,李春,艾超.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参数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942-943,946. 程仙送,李志伟,高俊卿,等.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7):820-822. 方璟,赵亚洲,陈路.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48-50. 曹红桂.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形成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血脂的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9):1162-11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