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
范文

    陈婵萍 贺慧星

    【摘 要】最近,一门新型的课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是小学科学课,如何把快乐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当中,这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快乐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在玩中做,在做中玩,通过玩和做,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和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课程;小学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54-01

    一片花瓣、一根绳子、一粒石子就能带来无尽的快乐,那些不甚华丽却能让快乐无尽释放的游戏,就是我们快乐的童年啊!那么,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探究的热情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兴趣入手

    在教学《种子萌发的秘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每4人一组准备几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花盆,装一样多的土,把黄豆种子种在花盆里,每隔一周种一盆。也可以用几张餐巾纸,放进有密封口的塑料袋,往塑料袋里倒水,让餐巾纸完全浸湿,在塑料袋中间放4-5颗黄豆种子,让黄豆紧贴在餐巾纸上。接下来把塑料袋封好,用胶带粘在纸杯上(黄豆要用完整、干燥的),每隔一周种一袋。把种植好的花盆或纸杯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摆放一周,隔几天往花盆或塑料袋里加一次水,让土或餐巾纸保持湿润。让学生观察豆子的变化,给自己种植的小豆子起上喜欢的名字,贴上标签,细心观察,开始写观察日记。刚种上时,先让学生猜测:豆子会发芽吗?为什么要加水呢?如果不加水又会怎样呢?过了40天学生,每组学生种植的黄豆都有发芽程度不同的种子,这样种植的目的便于学生同时观察种子发芽和成长各个时期的情况。

    等所有的种植都发芽后引导学生交流: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总结:刚种上时由于感兴趣,孩子们会只要一有时间就去观察,当发现种子发芽时,他们会特别兴奋。这时候老师就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做好记录。上课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观察到的情况,通过汇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种子都不能正常发芽,因此,春天是的温度适宜种子发芽,冬天温度过低,夏天过高)、合适的光照、充足的水分以及空气。满足上述条件后,豆子就会发芽,长出幼苗。

    二、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从实践入手

    在上《风从哪里来》这一课时,我先把孩子们每4人分为一组,让每组在课前准备卡纸1张、铅笔1支(带橡皮)、橡皮泥1块,图钉1枚、剪刀、双面胶、矿泉水瓶盖、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盘子。

    上课时教师首先展示制作好的成品,让学生观察组成部分,讲解清楚制作注意事项和制作步骤:(1)在正方形卡纸上,按照时针方向,依次在四角标出E、S、W、N(东、南、西、北)。(2)把一根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从卡纸中心穿过。让有字的一面朝上。(3)把铅笔插进塑料杯,再把塑料杯倒扣在盘子上,用橡皮泥固定。(4)硬卡纸剪两个三角形,一大一小,把纸三角分别在吸管两端,做成箭的形状。(5)图钉穿过吸管,扎在橡皮头上。

    告诉制作步骤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等每个小组制作完后进行展示。

    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充分的参与到了其中,有的剪正方形、有的剪三角形、有的写、有的把剪好的三角形往吸管上粘、有的進行组合,孩子们各尽所能、兴趣盎然,用了大概10分钟时间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制作。

    然后,把制作好的风向标带到户外,让N对准北方,当风吹起的时候,风向标就会随风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小三角形的指示方向,判断风的大概方向。三角形指向哪个字母,风就来自哪里。

    总结:有的小组制作的风向图标不能正确显示风向,有的小组制作的风向图标,在起风时不转动,原因是图钉和橡皮之间卡得太紧,没有缝隙。有的小组把两个三角形剪得一样大,指示作用不明显。有的小组剪得正方形太大,做的风向标不美观。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和好玩的实验和制作,知道了风是从哪里来的。

    三、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从动脑入手

    在上《我的木棒是大力士》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棒、盒子、重物。

    上课时故事导入:有两个孩子爬山,一块石头滑下来压在其中一个女孩的腿上,这块石头太大了,不能直接用手搬动,她同伴怎样搬动石头救她呢?

    探究:想办法,找到一根树枝,再找一个支撑树枝的物体(支点),用他们组成一个杠杆,将石头抬起来,让女孩子把退抽出来。

    演示:书本、盒子、棍子。

    解释:作用力距离支点的距离远远大于重物支点的距离,就能将重物抬起。

    然后引导玩跷跷板。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吧,那我们先来做一个跷跷板,用两张长木凳子做成跷跷板,先让老师和一个孩子上来演示怎么玩?提问:跷跷板我们从小玩到现在了,那想一想怎么让跷跷板达到两边平衡呢?(有两个方法1.移动两边人与支点的距离;2.改变一边的重量。)

    跷跷板很好玩哦,那它是利用什么原理的呢?(跷跷板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是力臂。大人的重量虽然大,但只要大人的力臂足够短,则大人力臂和重量的乘积就能小于小孩力臂和重量的乘积,大人就被跷起来了。)

    总之,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周围的一切都有一种神秘感,他们遇到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子者。”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郑集平,郭满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05年12期.

    [2]张建玲.浅谈“情境——问题”的数学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甘肃省“十三五”科学规划课题GS[2018]GHB31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