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渗透生命教育 提高学生素养 |
范文 | 蔡秀峰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其宗旨在于推动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塑造美好灵魂。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和爱护生命,通过不懈奋斗来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本文论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105-1 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自然应该承担起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命价值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本文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 教师是引领学生前进的擎灯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只有品行端正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活动,教师要通过自身行为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从而进一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教育指导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效率,增进师生友好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命教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所以,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归根结底都必须基于教材,拓展延伸。在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从而在教学中与学生默契配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命教育。教师应通过分析课本中的各种例子,向学生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自身行为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另外,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来教育指导他们,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品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教学方法:一是故事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守护生命”一课“成长中的我”这部分,教学设计一开头就出现一个关于“小刚经历”的故事案例,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融入课程主旨之中。二是知识竞赛。也就是根据所教的内容来进行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知识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生活之中的安全问题。三是享受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重视生命,学会保护生命,爱护自己,所以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手段来让学生学会享受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诵读经典、学习茶道等。 四、收集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就必须拓展课程资源,因为目前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内容的安排比例偏小,但是很多初中生对于自身生命的安全认识却很不足,特别是生活之中遇到了诽谤、恐吓、敲诈、绑架及公共场所踩踏事件时都不知所措。同时,新课改革也要求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必须由原来的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教,课本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应适当拓展与改编教材内容。首先,教师要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关注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变化,要把他们面临的生命问题和相应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渗透教学,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成真正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和个人法治观念的教育平台。其次,教师要重视挖掘道德与法治中蕴含的重要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怀生命,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具体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课外读物、影视作品等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等,以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五、创建心理交流小组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交流谈心,对他们的内心想法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为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思考出能够解决的办法,疗愈他们内心的不安。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心理交流小组,不仅针对于学生,学生家长也要参与到其中来。也要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学校中有教师的帮助,在家里有家长的帮助与监督,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养成独立健全人格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真谛,从而使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与社会上的一切危险保持距离,自觉拒绝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实现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汤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19(13). [2]曾常茂.生命教育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 [3]王章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59).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甘肃 秦安741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