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利用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范文 | 刘颖丽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参照。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园所教师反思发展现状,从教学反思的核心、意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案例说明依托《指南》进行的教学反思对促进幼儿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42-02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针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园所、镇教育局、区教育指导中心等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培训,包含专家系统授课、优秀园所环境参观学习、优秀教师的现场课例观摩、教师参与式的教学研讨,再结合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学习、远程培训等形式,希望能够有效为幼儿教师在理论和实操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而在一系列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我园有几位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学能力方面进步显著,总结几位教师共性特点发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教师自身的反思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指南》作为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指明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参照。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如何积极利用反思带动幼儿园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升,是我们需要透过幼儿园现有的教学研讨而反思的内容。 一、教学反思的核心在于适宜的领域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一)教学反思需要透过教学过程反思到领域教育核心 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指南》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涵盖五大领域,并为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目标和参照。教师需时刻谨记在心,为自己一日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反思标准。 案例:中班语言活动《我藏好了》(绘本)的反思:我翻开绘本页面时,个别认识字的小朋友大声地读出页面下方的文字,打乱了我想引导幼儿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描述和表达的预设流程,孩子们跟着说着绘本下面的文字,这种情况下就变成我根据孩子们对文字的理解来带领孩子观察画面、解释画面。这个情况可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认字情况而导致的,其实可以用遮挡文字、只呈现图画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中的老师在反思中已经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我们常态的教学反思认为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次教学反思的目的已经实现了。可是透过教师根据文字解释画面的教育行为,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反思,该教师需要清晰认识到语言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实现幼儿的倾听和表达,大多数幼儿能够读出的绘本图画的文字,说明孩子们展示了较好的倾听能力,老师如何结合画面,利用孩子较好的倾听能力提出问题,挖掘幼儿个体对图画的想法并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将活动重点指向促进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由此出发反思适宜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实现领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二)需要透过活动现象反思 《指南》细化了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为幼儿教师更好地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方向指引。 案例:中班级组的“创意三文治”活动结束后,老师反思道: “活动目标是想让孩子能够自由的创意制作三文治,我们提前安排好老师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分发到每一组的桌子上,之后孩子们就可以用手头的材料进行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非常安静投入地做自己的三文治,没有任何争抢的现象。老师之间配合得非常到位,发现某个孩子缺少沙拉酱,就及时帮助幼儿挤好沙拉酱,发现孩子缺少蛋片,就及时帮幼儿拿蛋片……最后一起享用自己制作的三文治,孩子们非常开心。” 案例中的反思,看似对活动过程的完整反思,但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社会领域目标: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对中班幼儿的要求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相应的教育建议是“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予以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反思应该重点考虑活动中是否体现了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任务,而进行活动材料准备和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支持手段的调整,以实现促进幼儿活动中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的发展任务。 二、反思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反思重在发现问题 每个活动的准备都是经过老师精心策划、反复推敲后制定的,但预设目标的达成和实际教学效果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出现的原因就是我们首先要反思到的问题。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测量工具》,活动结束后反思:为了能够调动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我选择使用故事引入的方法引出人手的测量存在差异,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各种尺子。为了丰富幼儿对测量工具的认知,我准备了PPT,用图片的形式向幼儿直观介绍测量工具的种类,并结合常用的直尺教幼儿如何使用测量工具。但是发现孩子在具体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时候还是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最后就是时间不够用了,没有办法针对幼儿测量不准确的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反思一个课时的活动内容有点多,活动重点没有把握好,可以把这个测量的活动分成两次活动完成,一次是认识测量工具,一次是使用常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样时间和重点就会更加清晰。 案例中老师在反思的过程中,经过过程的描述,幼儿活动轨迹的梳理,基本的问题已经发现,就是存在活动内容安排的过多而导致一个活动中两个活动重点难以兼顾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分成两次活动完成,很好地实现了反思。 (二)教学反思重在解决问题 通过反思发现问题,然后在下次的活动中及时调整解决问题,完成更好的活动才是进行教学反思的真正目的。 案例:大班心理健康活动“爱的心体验”,活动后反思:这次活动我借鉴了成人的心理拓展活动的模式而设计的,希望孩子们在蒙住眼睛体验黑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被人帮助的快乐和感动,而愿意主动帮助同伴。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体验性活动,所以我们想,在使用毛巾给一组孩子蒙眼睛的时候能让另一组的幼儿观察被蒙住眼睛后的幼儿的行动特点。但是在过程中,前面被蒙住眼睛的孩子觉得非常好玩,又跳又蹦,坐在位置上观察的小朋友更加着急地想参加活动,而体验的路程安排的又不够长,感觉很多时间都浪费在用毛巾给孩子蒙眼睛和抓孩子的活动常规上了。反思问题出在老师对蒙眼睛环节的把握上,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多几轮体验机会,孩子们的兴奋度自然就会降低。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种便捷的蒙眼睛的材料,比如眼罩,一下子戴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验了。 老师在尝试进行一种新形式的活动组织时,出发点是希望减缓幼儿行动的步调,多点观察,但幼儿的行为特点刚好和成人相反,在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时,孩子是高度兴奋的,而在活动中出现的常规混乱问题也验证了孩子们对新的活动形式的热情,老师能够反思发现问题,通过调整活动材料的方法解决幼儿等待的问题,表现出较好的反思实效性。 (三)教学反思重在突出亮点 反思除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外,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反思活动中好的做法,帮助老师不断积累成功经验。 案例:大班语言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后反思:在活动进行创编部分,孩子们局限于诗歌中的思维,没有办法创编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范例“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结果孩子们没有被我的创编吸引,而是争着跳起来表达对我的很多很多的爱,这个时候我是有过犹豫,要不要制止他们,让他们回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可是就这个时候,有个孩子突然喊出来“我跑的有多快,我就有多爱你”一边说一边在原地很快地跑起来,借着“我跳得有多快,我就有多爱你”“我走得有多远,我就有多爱你”“我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還有一个孩子冲过来抱住我“我抱的有多紧,我就有多爱你”……真心感觉到孩子们的智慧,但前提是老师能够给孩子们相对自由的思考方式和空间。 我相信老师在真实的情景中一定非常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及时提醒孩子们坐回位置,举手发言,而老师透过这个环节反思到的“给孩子相对自由的思考方式和空间”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喜欢动的思考特点,允许孩子们在一个语言活动中用蹦跳的方式创编诗歌,而这也变成创编环节的亮点。 (四)教学反思重在扑捉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从预设的课程中根据孩子当下的兴趣生成课程,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是对老师观察幼儿活动过程的很大的考验。 案例:中班主题活动“春天”之“叶子的秘密”,活动后反思:广州的春天,幼儿园里会有很多落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我们想通过让幼儿捡落叶的活动发现幼儿园里每个树种的叶子都不同,通过叶子找到树,认识幼儿园的树种。可是,在捡树叶的过程中,孩子对树叶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一起讨论着这个树叶像什么形状,那个树叶像什么形状,甚至抓起一把树叶把它们变成一朵花……我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就想把孩子对树叶形状、造型的兴趣延伸下来,设计了“树叶变变变”的美术区域活动,用孩子们自己捡的树叶,通过剪贴、拼贴的方法,孩子很投入地进行各种树叶的不同拼贴,热烈地讨论树叶的形状、薄厚、造型,尝试比较使用各种胶固定树叶的效果,把树叶变成了艺术作品,活动效果非常好,虽然预设的科学活动变成美术区域活动,但孩子们对叶子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实现了对叶子外形、薄厚等基本特征的认识。 案例中,老师较好地捕捉到幼儿对树叶的兴趣,并生成了树叶造型的美工活动,给了孩子们深入发现、比较、探索的机会,体现了科学领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目标,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综上所述,反思重视教师从自己教学过程中学习进步,鼓励教师敢于正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闪光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优秀经验,以促进幼儿的适宜发展为核心目标,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黄招治.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4]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廖凤瑞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