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重“过程”教学 着眼思维而教
范文

    刘媛

    【摘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数学课堂中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人,带着我们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学生已习惯于“讲听式”、“问答式”学习,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感。但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礼,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更多的思维敏捷的创新人才来。因此,要求教师放松课堂的控制力,倡导教学民主,设法营造学生思维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想自己所想、能问自己所问、能探自己所疑,着力创新数学情境,做到不断激发学习欲望,不断引起认知冲突,鼓励学生开放提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了,敢于求异创新。这种教育,能够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把习题练活,能够让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和学好的目的,成为高效课堂。

    【关键词】过程? 情境? 思维?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71-01

    在数学“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敏捷性和创新性是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关键。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学、合学、群学”的学习方式。自学是自主建构,合学、群学是社会建构,这些就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主动去获取新知识,巩固原有知识,并在参与过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好“重过程,创思维”呢?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神态、传递给学生安全、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整个课堂不能由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主宰课堂的命运!而是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提问,只有当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予以有效的指导、点拨、调整。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某些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有意“刁难”或“捣乱”,因而采取压制的办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少,结果只能是纯粹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他们所学的知识就掌握得不牢,因为没有历经知识获得“过程”的参与。为此,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各种刺激和诱因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由疑问引起的思维。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设置教学情境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要多设置生动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和现实的生活情境,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人、事、景、物设置情境,也可以利用已学的旧知识设置数学情境,甚至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瞬间表情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总之,抓住要害,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想去认识它、了解它、这样学生的感官就调动起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可以这样说,合理创设情境是启发思维的“金钥匙”。

    三、数学课堂必须是思维提升的课堂。

    数学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允许学生持有与教师不同意见的权利;允许学生间的争论,也允许和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尽量彰显思维训练过程,只有相信学生,开放空间,立足不同的角度,才能进行真思维。让学生学会理性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高峰经验。课堂上倡导运用这些思维引导句式:

    我同意,因为……? ? ? ? ? ?我不同意,因为……

    我预测,因为……? ? ? ? ? ?我质疑,因为……

    我觉得,因为……? ? ? ? ? ?我推断,因为……

    我认为,因为……? ? ? ? ? ? 我的理论是,因为……

    这样的课堂不但具有开放性,而且探究更多的是思维成长的过程。

    四、教师引导提升可以这样追问。

    “教”是为了“不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见,教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維,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歌德说:“要想得到一个一个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一个聪明的问题。”如果学生老是提一些不着边,无多大意义的问题,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尤其是怎样才能提出新颖、有趣的好问题,但学生提问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追问,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像下面这样去追问就是事半功倍。

    1.是这样吗?(让学生学会质疑)

    2.为什么这样呢?(让学生学会分析)

    3.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让学生学会比较)

    4.你确定吗?(让学生学会验证)

    5.你的想法是什么?(让学生学会分享)

    6.举例说说看?(让学生学会说明)

    7.还有呢?(让学生学会补充)

    8.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学会取舍)

    9.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学会整理)

    10.谈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学会总结)

    11.你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让学生学会回头看)

    五、以课堂教学目标为轴,活而不乱。

    如果课堂上采用“情境激趣,开放提问”的方式,课堂具有鲜明的“活、乐”特点,其课堂的民主性增强,学生的探索空间大,学生的思维驰聘领域广。在实践中,做到活而不乱,乐在其中,特别要注意别产生负面效应,由于活课堂纪律乱成一锅粥,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的样子。因此,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有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始终以课堂教学目标为轴,在课堂教学中杜绝因活而乱的现象。让学生在活中学、学中乐,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益。

    六、教师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现在是网络时代,过去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淘汰了,许多知识学生不懂的都可以在网上查阅,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在的教学课堂早已不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方式了,而是运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的内容应有尽有,丰富多彩。课前教师一定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特点,切实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弄不懂的地方在电脑上反复查阅,直至弄懂。灵活自如地驾驭教材内容,设计并编写出适合本班学情的教案,这样的话,上课时就会得心应手。否则的话,就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

    综上所述,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情境——问题——创新”学习链,这样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像这样,我们所教的学生,步入社会才是时代所需的思维敏捷的创新型人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