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质护理和放射防护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朱轶佳 张旻鹏 【关键词】? PET/CT检查;优质护理;放射防护 PET/CT目前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检查,该技术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生物分子代谢、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的新技术,是当前医学界检测癌细胞是否扩散的重要依据。但在PET/CT检查中会因受各种辐射影响,对患者及医护人员身体带来一定伤害,因此在PET/CT检查中一户人员既要对患者做到优质护理,又要做好自身的放射防护。1 临床资料 2018年9月~2019年4月,我科室共进行350例的PET/CT检查,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60例,年龄范围在23~88岁。在接收检查的所有患者中,以肿瘤患者居多,分别患有肺癌、胃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咽喉癌、食管癌等。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一律采用PET/CT检查方式,患者需根据挂号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注意保持空腹状态),首先向患者静脉注射18F-FDG,并让其在检查室静卧40~60min后根据需要检查的某部位进行扫描,若需全身检查,则应进行全身扫描。 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检查都较为顺利。2 對患者的护理 2.1 检查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做PET/CT检查的患者通常有两种心理压力,一种是PET/CT检查价格昂贵,担心自己花重金却达不到预期的检查目的;另一种是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都会静脉注射18F-FDG,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患者担心会伤害自己身体。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告知患者PET/CT是一种灵敏度较多,准确性较高的检查,让患者不必过分担心,此外还应告知患者本项检查所受到的辐射较短,患者对药物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较低,让患者从心理上进行放松,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密切配合检查。 2.1.2 饮食护理 PET/CT检查宜空腹检查,因此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在禁食过程中,可少量引入白开水,不可饮咖啡、茶水、奶茶以及含乙醇的饮料,不可以进食面包、米饭等五谷杂粮,也不能吸烟或嚼口香糖。预约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出现不正当饮食状况,应对患者加以指导。 2.2 检查过程中的护理 将患者引入检查室,并帮助患者按照CT定位线摆放好体位,头部用头托进行固定,四肢绑好安全带,将患者身体固定好后,开始对患者做检查前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检查时间大概在30min左右,叮嘱其在检查过程中不要乱动,应保持冷静,少讲话,注意闭眼,从而保证图像清晰。医护人员应在中央监控电视屏前实时关注患者状况,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指导患者通过调整体位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避免因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耽误患者检查,使患者体内放射性药物代谢过多而影响成像。 2.3 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后护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患者检查完毕后,注意观察其有无异常情况,由于患者空腹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现象,此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密切跟踪患者情况,并做好应急处理。 (2)检查结束后患者体内仍有残留放射性药物,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在24h内多喝水,促进体内药物代谢,注意患者排泄后对排泄物进行清洁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检查结束后24h内,患者体内仍有放射性药物残留,这时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尽量居家隔离24h,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接触孕妇等易感人群,待体内放射性药物代谢完毕后方可进行正常社交。3 放射性防护 PET/CT检查用来探测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示踪剂多为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化合物,该显像剂具有511Kev高能射线,具有辐射作用,冲击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若长期在该环境下工作,不免会引起一些疾病的产生,因此做好放射性防护工作至关重要,这种放射性防护主要针对医护人员。 (1)医护人员在对患者静脉注射18F-FDG时,应深刻认识到该示踪剂的辐射性,戴铅眼镜、铅帽、铅手套、铅围巾等,采用专门的防护车,注射过程中可在注射器上加专用防护套。 (2)医护人员应注意操作过程中的防护,叮嘱患者坐在制定的防护屏位置等待药物注射,医护人员应在确保患者静脉畅通的前提下进行静脉注射,防止出现药物外渗现象,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快速熟练操作,尽量较少与药物直接接触的时间,适当增加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药物对医护人员的直接辐射。 (3)注射用过的注射器、头套、手套等工具不要随意丢弃,应统一放置在医疗专用垃圾箱内,静待大约24h后再进行处理。4讨论 PET/CT检查具有高精度,是检查癌细胞是否发生扩散的重要依据。但在该检查过程中,无论对患者还是对医护人员都有较大的辐射性,一定程度上威胁身体健康,此时医护人员既要从心理上安抚患者,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排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又要密切关注自身的放射防护。医护人员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随身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定期检测血常规。 PET/CT一体机的出现,是近代医学史上影像领域中的重大突破。但该项技术在国内应用并不常见,随着人们对该项技术的不断研究,相信该技术将会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信该技术会在我国医学上显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突破自己,继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刚.X线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174-175. [2]石静,朱洁.实施护理风险预案在PET/CT检查中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133+136. [3]杨勤,周克,向艳.PET/CT中心护士CT检查中的放射防护[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06):189-190. [4]韩慧杰. 护士在PET/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C]. 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1:208-2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