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范文

    宋秀娟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统编教材相较于以往的教材而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实施都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调整,更加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着力探究统编教材识字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识字效率与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26-01

    一、引言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倾向以直观形象的印象为主,汉字由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形态的简化变迁等,小学生难以从其形准确猜测其真正内涵,汉字又有非常多的多音字以及外形相似的字,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困难程度,不同于成年人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常常维持十分钟左右,语文教师很难在课堂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统编教材针对传统教材生硬刻板的缺点进行了有效改进,从教学的任务和策略方向都进行了适时调整,更能体现现代化的特点,教师面对一系列主客观困难的挑战如何机遇统编教材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识字效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识字是进行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的伊始。语言能力的强弱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高低是直接挂钩的,唯有识字能够很好地阅读和了解书面语言方可尽情汲取前辈们流传下来宝贵的知识和珍贵经验,拓展个人视野,进而更好地陶冶自身情趣、更好地提升自身品味,形成健康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更好的发展。

    进行识字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关键,学生掌握汉字量的多少将能够直观地影响阅读和写作的质量,只有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才能读懂文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理解其中的情感,才能在写作之时用更好的语言来抒发内心所想。小学生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字不认识和不熟悉必然会感觉到阅读困难,时间一长定会造成阅读的兴趣大幅下降,有了足够的汉字掌握量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能维持高涨的阅读兴趣,形成良性发展。纵观社会识字早晚的人的发展状况而言,我们可以发现识字较早较好的人不论是在理解能力、表述能力以及解决各项问题的能力都显著地好于识字很晚的人,识字不仅仅是关乎文化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识字能够有效促进人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已经较为完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识字教学效果的提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教学目标把握不准,过度追求识字数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并结合阶段特点和识字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这不仅是对学生识字数量的明确规定,也对学生的识字能力及既定水平做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重点放在一味增加学生识字量上,认为以较短的时间完成长期的教学任务就是好的识字教学,这种对教学目标的人生,实际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2.识字教学无法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识字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例如第一阶段的识字要求是让学生会认汉字、学会汉字。因此,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开展的识字教学应当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字形和字音上,在汉字的意思上则不作过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灌输给学生超出范围的知识,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生字,这样的教学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有些教师则以字音、字形、字义作为识字的三个要素,在汉字教学中对生字进行逐个分析,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

    3.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学生自主性不强。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注重学生自主识字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识字教学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单纯追求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不尊重学生的识字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严重阻碍了学生识字质量的提升。

    四、语文统编教材识字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识字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识字学习。

    1.借助生动图画,调动学生识字兴趣。

    对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因此,课文中穿插的图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强烈的感官冲击下,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于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图画,引导学生认识与图画有关的汉字,汉字与图画对照,通过对应关系的建立让学生学会汉字。例如,在教学“动物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中的主要形象有哪些,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展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生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生词与图畫连接起来,并借助汉字的形状和发音规律教会学生识字。

    2.运用表演方式,教会学生认读汉字。

    在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动作描述的汉字。小学生本身就喜欢表演,而表演能够将静止在书本上的图画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作,将课文中的文字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含义推测生字的发音。例如,在教学生识读“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汉字形状与发音规律,大胆猜测这个字的发音,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插入的图画,并让两名学生表演“拦”这个动作,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个字的发音代入表演情境中,看是否发音正确;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找出类似的汉字,并总结出发音规律。

    3.创设声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语文统编教材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天性特征,在其中编入了各色各样的小故事。为了让小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生动和乐趣,语言往往是通俗易懂的,其中还有很多象聲词。对小学生来说,象声词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回忆自己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并结合之前掌握的识字规律,进行有效的识字学习。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中的“哗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字音,引导学生联系下雨时听到的声音,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下雨的“哗哗”声,结合学习的识字规律,学生会想到“华”字,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出来;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课文,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识读,并确定“哗哗”的正确读音。

    4.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识字教学。

    语文统编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多音字,对小学生识字学习来说是一项难点。而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正确识读多音字。实际上,在猜测、识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朝”字是多音字,在词汇“朝霞”中读zhāo,在生活中晴天的早上,可以经常见到朝霞,而cháo是表示指向的读音,在生活中经常会说到朝向、“回家朝(cháo)哪个方向走”,这样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会多音生字的正确读音。

    5.结合具体语境,在理解中识字。

    在阅读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课文时,小学生识字学习难以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运用识字规律难以识读出来的生字,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语境对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推测。结合上下文语境,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的意思,掌握生字的读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的“准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上文的“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下文的“第二天上午,动物们都来到森林广场”,体会文中对时间表达的确切性,进而猜测“准时”的读音。通过这种结合具体语境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掌握到有效的识字技巧。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统编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现的是对学生经验与思维的尊重与发展,是适合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识字学习的最佳依据,同时其又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需求,重视学生在识字中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语文统编教材中深入发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静.基于统编教材识字教学浅探,小学教学参考,2018(34).

    [2]梁健炜.关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思考,教育观察,2018(06).

    [3]刘月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新课程,2016(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