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提升策略探讨 |
范文 | 徐雪芳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教改实践越来越丰富多样,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组织结构,促进了教学课堂策略的创新。本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从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合作学习低效性的成因,并给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以及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效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明确责任、合理分工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历史课堂,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小组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刻,无法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环节,导致出现无效合作、无组织合作的问题,无法做到层次递进地讨论与解决问题。据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小组内一人发言,其他人做听众。由于小组组成不科学、任务分配不明确,常常导致小组内个别同学一个人发言,其余人要么独自思考、要么沉默地听别人发言,没有起到共同合作讨论的作用。二是群起讨论,不分问题主次。这种情况看似课堂讨论十分热烈,但其实没有解决任何关键性的问题,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例如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为分析某一次战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此次战役的时间、地点、结果、影响等,但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明,只是描述战役的场景,忽略了真正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将讨论问题细化,确保学生明晰学习方向。三是讨论内容单一,回答问题没有层次。在老师提出讨论内容后,学生给出的答案普遍相似、没有层次区分。导致这种情况的往往是由于学生没有做到合作讨论,依旧处于独立思考的阶段,无法通过沟通加深对问题的看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低效性成因及相应措施 1.知识基础 由于性别、年龄、接受程度等差异,造成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掌握程度产生不同差距。对历史的学习程度很有可能导致看待问题的差异性,从而影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降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通过分析表1中的数据,我们发现每个年级都存在学习成绩的差异性,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量也在逐渐积累,所以整体而言,历史成绩在逐步提高,并且学生之间也在减小差距。针对这一现象,不同年级需要采取不同的任务分配方式。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较为浅显。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以培养小组学习习惯为主,分配更加细致、简单且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在历史学习中有追求历史真实的意识,形成证据意识,要求学生学会主动搜集证据,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更有画面感,再结合具体材料,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小组讨论的目的。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内容,教师可以在进行小组讨论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强调组员间的互相补充帮助的作用,通过小组协作把问题的层次加深。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初步学会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学习后,对历史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了解了如何分析和评价历史,但对于主动学习的能力可能还有一定的欠缺。所以这一阶段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对不了解的历史也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自主的分析和讨论。例如可以通过材料,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做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等一系列的内容,再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的程度。 2.心理因素 由于学生性格的不同,在一个小组中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组织者、参与者与倾听者的分工。这种情况难以避免,不同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以及性格内、外向差异都会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的发言情况。有的同学有强烈的表达欲,有的同学喜欢自己在心里默默思考,有的人则喜欢和别人进行争论,如果无法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很容易造成一人说众人听或者无效合作的情况。 要想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有所收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就要确保小组分工的有效性。即小组成员的组成需要契合学生在小组中扮演角色的意愿,可以发挥他们最大的讨论热情。根据表2、表3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做发言者,即在别人的组织带领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愿意组织小组活动的和愿意积极参加或者配合小组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比在1:3左右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要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尽职尽责的组长,每个小组人数不应低于4人,同时为了减少由于不服组织、激化矛盾及增加分歧的状况发生,最大人数也不应超过7人。同时在分配小组时,教师也应该最大程度上征求学生自主意愿,或根据平时学习生活的观察来进行小组组员成分的分配,以减少无效合作的情况出现。 3.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一套学习方法,多以单一的学习形式无法顾及到所有人的情况。小组讨论大部分情况更加适合性格外向或者乐于交流的学生,往往会使更愿意独立思考的学生在讨论中一言不发甚至分神。而且由于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不会太大,讨论出来的结果往往会单一化,没有深度。但凡事无绝对,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改进,帮助每一个学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 据表4对于不同学习形式学生认可度的统计,大部分学生还是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去的,但仍旧有一部分同学更倾向于个人学习以及听老师直接授课。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希望听老师授课的学生占比激增,远远大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我们分析是由于知识积累的增多且学生的历史成绩水平逐渐趋于一致,使得小组讨论无法再帮助他们获得更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出更大的合作动力。首先针对大部分的情况,即部分学生更喜欢个人学习和听老师授课的学习形式。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学习形式的优势,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可以互补,而非冲突。个人思考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能帮助我们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集思广益。且相较于只听老师授课,合作学习更能让我们自主思考、加深学习印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后,更能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最后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来激发合作学习的热情。例如分配好小组后,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小组内则形成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在小组组员之间建立契约,加深情感交流,共同学习、进步。在一个小组整体都有优异表现时,教师可进行适当奖励,以激励小组合作的进行。 4.教师因素 除了学生群体差异导致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状况,教师的组织水平也会对此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性的培训与指导,并且在學生实际情况分析下及时进行调整。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丰富,但仍旧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使得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共性基础上具有学科个性化的特点,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目的。希望本文的探讨研究鞥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施小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Z2):35-39. [2]张同现.初中数学小组学习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14):37-38. [3]周丽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4]殷运峰,方蕾蕾.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9(04):29-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