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血清CRP、PCT、IL-6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
范文 | 魏国青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血清CRP、PCT、IL-6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66例研究对象,均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33例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列为研究组,另外33例行基础护理的患者列为常规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结果:在RP、PCT、IL-6上,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在并发症上,研究组6.06%低于常规组21.21%(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62-01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主要是指在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畸形,给患者身体带来不良影响[1]。体外循环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在手术的同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2]。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旨在为临床研究提高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3例)与研究组(33例),此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66例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字。常规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0.5-3.2岁,平均(1.5±0.2)岁。研究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0.4-3.2岁,平均(1.5±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包括心电监护、病情观察、常规宣教等。 研究组则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加强病房环境干预。由于患者年龄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特点改变病房的布局,提供患者喜欢的玩具等物品,换上患者喜欢的颜色,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同时注意维护病房卫生,保持病房的安静。(2)加强对患者的呼吸、排便等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选择患者容易接受的语言与其进行交谈,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排便等。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畅通。(3)加强药物指导。将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情况适量使用抗生素与营养心肌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清晨空腹抽取5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2)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胃肠胀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常规组患者的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并发症对比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常规组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有2例,胃肠胀气4例,心律失常1例,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21%(7/33);研究组发生胃肠胀气有2例,总发生率为6.06%(2/33);常规组高于研究组(x2=9.746,P<0.05)。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是由感染病毒、缺乏葉酸等因素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气喘、心悸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体外循环术是一种血液循环方法,利用人工膜肺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体外循环术是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式,但其过程复杂,极易产生并发症。因此,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针对性护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针对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性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护理的临床护理需求[3]。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环境护理、药物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炎症因子水平与并发症上,研究组优于常规组,这与冉秦等人[4]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琳. 改良腹膜透析置管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BUN、SCr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3):44-45. [2] 刘小清, 陈寄梅, 周成斌,等. 微小化管道技术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病死率的影响[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8, 34(11):688-693. [3] 潘佩珍, 巴宏军, 李玲,等. 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患儿的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6):118-120. [4] 冉秦, 赵红英, 田友春,等. 人性化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3):406-4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