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美国幼儿园的自我保护教育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
范文 | 刘聪 【摘 要】美国幼儿园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园尽可能提供安全的环境,并通过不同形式向孩子渗透安全保护的常识,帮助孩子认识潜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通过对美国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幼儿园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及内容,以促进我国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降低伤害率。 【关键词】美国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 启示 游戏 家园合作一、美国幼儿园自我保护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 美国幼儿园对PRE—K班的幼儿要求必须识记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住址。对此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幼儿园老师专门布置了家庭作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NAP”的游戏,并且反复练习。N代表名字,A代表地址,P代表电话,家长向孩子提问:Whats your N?Whats your A?Whats your P?若孩子都答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击掌(High Five)。 幼儿在这种游戏的互动以及反复的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能较快的记住家庭电话及住址。 再如,教给幼儿关于急救箱的知识,让幼儿及其家长配合收集餐盒,餐盒的外表贴上红十字。老师让幼儿把“急救箱”物品清单带回家给父母,单子上所列的东西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需要知道的最基本的常识,如创可贴、冰袋、绷带、纱布、棉签等,准备好之后放进“急救箱”里。平日老师会教幼儿一些自我救助的方法,还会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各种情景让孩子在玩中掌握急救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自美国1999年发生过有史以来最大的Columbine校园枪击惨案后,各校在安保和自卫培训上都予以重视。幼儿园会安排一周两次的武术课,不光教幼儿一些自卫的关键动作,更重要的是教会幼儿遇到危险或坏人时所表现的一种气势,也就是心理素质,冷静判断、从容应对、学会控制局面的能力以及在良好的时机做出躲避或逃生。 这些只是美国幼儿园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知识的一小部分,自我保护的常识、技能已经融合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例如,教师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会反复地、不经意地帮助幼儿记忆家庭地址。把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游戏化后,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化的表演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总结,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 二、美国幼儿园的自我保护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它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如此看来,我国幼儿园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但这样的“保障”多是在教师、保育员、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立的。如果幼儿脱离了这样的“保护伞”,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很容易危及健康和生命。通过对美国幼儿园的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研究,可以在我国幼儿园工作开展的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幼儿自我保护教育增加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安全常识。 (一)利用游戏、情境化的活动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 此年龄段一种特有的游戏:角色扮演,幼儿热衷于这样的游戏,并且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操作进行练习,最终将知识内化。教师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并做好环境的创设。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开展讨论会,鼓励每一个幼儿归纳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难,同时激发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帮助幼儿形成在遇到突发、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困难。 (二)家园合作形成幼儿自我保护网络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同家庭之间的桥梁,幼儿园的活动与家长的支持、配合密不可分。教师要积极做好各项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参与幼儿园活动,使他们明白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增强家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利用家长开放日向家长介绍活动计划、活动安排、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家园栏,开辟“安全、 自救”知识宣传和“每日一问”,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如: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像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父母出门在外,幼儿在家中独处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等。通过这些栏目, 提高了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增强了家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三)开展体能训练课程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素质双提高 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展跆拳道、轮滑、武术等课程,但是这样的课程多数为收费课程,在幼儿园放学后作为兴趣课程,并且多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教学。在面对危险时,幼儿不可能运用学习到的武术、跆拳道技能进行搏斗,这些体能课程更多的是要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增强。例如:遇到坏人时,如果幼儿已经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学习过一些武术技能,他不会只感到恐惧,他会亮出自己的架势并且大喊“不要过来,我不怕你”或者向路人呼叫请求帮助。 《指南》第一部分“健康领域”中也明确规定了“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包括: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食物、能记住家庭住址及电话等。通过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家园同步的自我保护教育以及体能、心理素质的锻炼,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离开父母、教师的“保护伞”时,也能将不必要的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吴小春.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与反思[J].学前课程,2008(7). [2]郑艳兰.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J].幼教研究,2012(2). [3]申桂红.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